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新都会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法治视窗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上海地产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特别报道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投资理财
 第A23版:股市分析
 第A24版:公众服务
 第B01版:长三角
 第B02版:长三角·社会·生活
 第B03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B04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旅游·城市
 第B10版:旅游城市 · 精华路线
 第B11版:旅游城市 · 诗意居住
 第B12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3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4版: 广 告
 第B15版:读者俱乐部
 第B16版:读者俱乐部
  
2007年9月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市环卫部门专项检查情况通报显示——
申城“泔脚”处理“原地踏步”

郭剑烽 范小锋


  市环卫局、市城市管理执法局联合公布的《2007年上半年度餐厨垃圾处理管理工作专项检查情况通报》指出,目前“处理管理水平不高,有些问题依然严重”。

  据悉,阳奉阴违、就地弃泔、多头管理,这是导致申城泔脚处理原地踏步的3个主要原因。

  今天上午,负责普陀区泔脚收运的普环实业公司质检部经理徐福华向记者透露,普陀区每天处理能力在50吨,尽管这个数字在全市各区之中也算多的,但实际产生的垃圾达200吨,“未经申报卖给垃圾贩子私自处理的,占绝大多数,这在其他区也普遍存在”。

  收缴仅为偷运的零头

  “非法收运和处理”被列为头号问题。据调查,包括上海赫赫有名的众多超大规模酒家饭店在内的一批餐饮单位,也往往“人前背后各做一套”,当面与环卫部门签订委托处置协议,背后又把60%以上的泔脚贩卖给农村私人收泔户,再用卖泔换来的钱交一部分给环卫部门作处置费用。普陀区位于长寿路、澳门路、志丹路地区的一批大型酒家大都存在这方面的问题。相对执法部门来说,先前看见的自行车挂桶贩运尚能当场识破、人赃俱获,但现在面对“箱式运输”,执法人员无可奈何,甚至还有个别区县的管理部门对此熟视无睹,放任自流。尽管上半年全市多次进行大规模联合整治,但收缴的餐厨垃圾仅为290吨,仅为偷运量的零头。收运量偏低,与产生量不相匹配。奉贤、南汇、崇明3个区县由于在主管部门明察暗访中被认定“执行不力”,得分在60分以下,而被公开点名批评。

  多头过问谁也管不了

  追根溯源,《情况通报》认为,制度和措施的落实存在缺位,管理标准、技术规范等不健全,是泔脚收集处理不力的又一个原因。由于环卫体制改革,政企分开,在对待泔脚问题上,收费与作业变成两条线三个部门、单位在负责运作。先由区环卫局废弃物管理部门上门登记饭店酒家每天垃圾的产出量,然后再把总数移交给属事业编制的收费所上门负责收取泔脚处理费,最后交作业公司完成清运。这看似能起互相监督、各司其职的作用,其实,“大家做得都有怨气”——明明知道这家饭店每天的垃圾产量与申报不相符合,但上门收集的又不能处罚,“反正还有其他部门在管”,不得不眼开眼闭。而饭店老板却对此颇有微词:“经常换人,都说是环卫的,我们搞都搞不清楚。”《情况通报》一针见血地指出,对规范处理不够重视,还表现在“有的区为了省钱、省力将餐厨垃圾混入生活垃圾运输处理”——

  ●  有的区没有落实对处理企业的补贴,对运输企业未按收运量核拨运输费;

  ●  大部分餐厨垃圾被送到生活垃圾中转码头,有的直接送填埋场了事。

  将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尽管早在2005年,本市就颁布了《上海市餐厨垃圾处理管理办法 》,但执行“力度不大、收效不大”。如何行之有效地进一步规范全市每天686吨餐厨垃圾的收集与处理,市市容环卫局已决定:

  ● 加大科技投入,对收运车辆配置IC卡管理系统,建立视频、称重系统,对收集、运输、处理数据实现电脑监控,网络共享。

  ● 各区(县)相关管理部门定期总结畅通信息,沟通渠道,及时向横向管理部门和市有关部门反映相关情况,通报餐厨垃圾管理和执法工作进展。

  ●  围绕打击和取缔非法收运行为,合理配置餐厨垃圾的物流与资金流。没有规范餐厨垃圾设施的,明确处理去向,凡进入外区处理的,必须到市环卫部门进行备案。

  本报记者 郭剑烽

  特约通讯员 范小锋

  评论  0709041060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