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新都会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法治视窗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上海地产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特别报道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投资理财
 第A23版:股市分析
 第A24版:公众服务
 第B01版:长三角
 第B02版:长三角·社会·生活
 第B03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B04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旅游·城市
 第B10版:旅游城市 · 精华路线
 第B11版:旅游城市 · 诗意居住
 第B12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3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4版: 广 告
 第B15版:读者俱乐部
 第B16版:读者俱乐部
    
2007年9月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冷与热

谢炯


  从最高气温30℃以上的上海,来到最低温度10℃左右的德国,东西直线距离约9000公里所带来的不适暂且不论,20℃以上的温差似乎更让人难以适应。阴云沉沉,秋雨霏霏,当地人早晚都套上了全夹的外套,吾等短打之辈自然抵挡不住:冷!赶紧穿上长袖衬衫加马甲保暖。

  第一天向组委会报到制证时,打开赛会下发的《记者手册》看,不由心头一凉:参赛的中国台北队的旗帜和队名标识出现了严重的、不应出现的政治错误。刚要向新闻中心指出,一份道歉信和另一本已经更正好的《赛会指南》发到了手中。知错即改,明智之举,心情自然由凉转热。

  说到热,也有两个方面,一是“体操热”;开赛前几天只是预赛,由于恰逢周末,可容纳7000名观众的斯莱尔体育馆内的上座率,从上午开始就始终保持在八成以上,晚上更是爆棚。观众中不仅有德国人,还有相邻的法国、荷兰、意大利的体操迷。三五成群,举家带口,欢声四起,掌声如雷。索要签名的,追着合影的……看见中国体操队,个个都跷起了大姆指;让一帮中国老记也跟着沾光。

  第二个自然是“中国热”。采访过世界级大赛不下10个,也偶尔遇到过担任志愿者的中国人,但那只是个例和巧合。本届体操世锦赛,却首次看见了专门配置的中文志愿者。清一色中国人,共5名,三男两女,从中学生到博士生均有。他们的任务就是在赛场内外和新闻中心为中国队和中国记者提供便利和服务。据说,这是世界体操联合会对组委会明文规定必须配置的。

  看来,中国体操的强大,正如中国的崛起,已经让世界愈发不容忽视。发展是赢得尊重的前提保证,这是一种亲身经历后的感受。一下子,全身也感觉有点热乎乎的。

  谢炯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