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新都会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法治视窗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上海地产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特别报道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投资理财
 第A23版:股市分析
 第A24版:公众服务
 第B01版:长三角
 第B02版:长三角·社会·生活
 第B03版:长三角·文化·旅游
 第B04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旅游·城市
 第B10版:旅游城市 · 精华路线
 第B11版:旅游城市 · 诗意居住
 第B12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3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4版: 广 告
 第B15版:读者俱乐部
 第B16版:读者俱乐部
  
2007年9月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爱送就送吧 媒体别炒了
56.9%的人认为送孩子上大学是家长的幸福之旅
江江


  每年这个时候,和大学高年级男生一样,社会舆论也在密切关注着大学新生——即将从这个秋天开始在大学校园里四处晃动的一张张新鲜的面孔。

  有关新闻随着庞大的家长队伍又一次涌入人们的视线:火车票就像春运期间一票难求,学校招待所客房早早被预订一空,烈日下的校园里到处可见家长们的身影,他们和孩子一起流汗的照片出现在各大报章显著位置。

  今年8月,为避免去年“新生家长露宿操场”的一幕再现,清华大学通宵开放一处千人食堂,各地媒体纷纷组织“结伴上大学”活动倡导学子“不让家长送”,一些媒体则发出“送子大军请止步”的呼吁。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新浪网新闻中心联合开展了一项调查,这项有3143名参与者的调查显示,在“家长是否该送孩子上大学”这个问题上,有一半的人认为“送不送都有道理”,剩下的一半各执一词:三成认为“该送”,两成认为“不该送”。

  撇开是否应该的判断,大家对这一现象的看法并不如媒体般忧虑,只有14.7%的参与者同意家长送孩子上大学的最主要原因是“宠爱,得给孩子什么都办妥帖了”,更多的人认为家长主要是因为担心或者高兴:47.5%的人认为是因为“孩子第一次出远门,担心路上安全”,37.8%的人认为是因为“孩子上大学了,家长也去看看,顺便旅游”。

  在家住南京的施阿姨眼里,担心自己的女儿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大人出门都得担心,何况从来没出过远门的孩子!”调查也发现,如果孩子能找到伴一起走的话,仍表示会送的比例已明显降低。

  “我觉得家长送孩子很正常啊,”施阿姨的女儿刘旸说,“你看,朱自清20岁的时候,已经去过北京两三次,他的父亲不是一样坚持要送他,还因此留下了流传至今的名篇《背影》,多温馨!”

  在刘旸看来,送不送与独立性没有多大关系,“只是送一次而已啊,怎么可能会影响到孩子的独立性呢,送走了还是要靠自己独立生活的啊。”她并没有拒绝父母相送,“这是他们表示亲情的一种方法”,而离开父母的日子里,刘旸生活得很好,这种“之后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才是她所认为的所谓独立性。

  “父母送孩子,更多的是给孩子一种心灵的慰藉。”虽然已经习惯于四处奔波,何江依然记得10年前独自一人从江南小镇来到北京上学的情景:正值午后,校车刚走,站在西客站空旷的广场上,看陌生的人群和车流来往,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无助。“抑郁了不少时间。头一次到陌生的环境中,要是有亲近的人在身边,会好一些。”

  本次调查中,问题的焦点回到家长身上。56.9%的人认为送孩子上学,对家长来说是一次幸福之旅,半数受访者认为这是很多家长表达爱的重要方式。“做父母的,就算不帮孩子做什么,看着她一点点开始独立,在一个新的地方开始新的生活,心里也是甜蜜的。”

  “就算在一向鼓励孩子独立的美国,家长还不是一样开着车大包小包地送孩子上学。可见天下父母的爱都是一样的,与独立不独立无关。”有参与调查者留言说。

  中国青年报 (江江)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