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办”岂能坑农? ——贵州省织金县扶贫项目调查 刘文国 张月琳 |
贵州省织金县扶贫办主要负责人和个别工作人员,采用虚报冒领等手段套取国家专项扶贫资金,甚至采购劣质种苗发放给农户。经过有关部门立案侦查,织金县扶贫办原主任杨厚云和工作人员安德学已被检察机关提起公诉。 冒领扶贫资金 地处乌蒙山区的织金县是国家重点扶贫开发县,迄今仍有贫困人口9万多人,低收入人口15万多人。为了加快此地农民的脱贫步伐,近年来国家每年下拨给这个县的扶贫资金上千万元。 林下商品鸡养殖是这个县扶贫办组织实施的一个扶贫项目。当地资料显示,这一项目共计投放鸡苗19万多只,报账金额为96万多元,其中珠藏镇牛硐村等4个乡镇74户农户得到鸡苗2.84万只。但审计部门对珠藏镇牛硐村等4个乡镇74户农户调查后发现,他们实际得到的鸡苗为1.25万只,相差1.59万只,虚报鸡苗数占报账数的比例高达55.9%。 扶贫项目坑农 这个扶贫办实施的一些扶贫项目,不仅没有使当地农民脱贫,反而使他们的贫困程度加大。 竹荪是当地特产,曾大量销往东南亚等海外市场。这个农民看好的项目,由于扶贫办统一采购的种子大部分是劣质的,农民多以赔钱而告终。其中三甲乡箐脚村30多家农户引种的9万多瓶菌种,基本绝收。引种竹荪还需要木材、肥料等,损失少的人家倒贴上百元,损失多的人家倒贴上千元。 私分扶贫资金 据调查,这个县扶贫办的原主要负责人杨厚云、工作人员安德学等人,除了在扶贫项目上坑害农民,还通过虚开发票、假造文件、少支多报等手段私分扶贫款。仅2006年10个月,这些人套取的农民工培训费等专项扶贫资金就达20多万元。 当地检察机关已查明,杨厚云个人涉嫌贪污扶贫款1.5万元,受贿1.2万元,涉嫌私分国有资产40多万元;另外,他本人还有200多万元的巨额财产来源不明。 据分析,这个扶贫办大量截留私分扶贫资金,主要原因是扶贫办既是扶贫项目实施者,又是扶贫项目监管者。从表面上看,这个扶贫办组织实施的扶贫项目,经过层层上报审批,项目实施后,上级部门也进行了验收。但实际上,由于缺乏责任追究制度,项目验收大多是走过场。 “新华视点”记者 刘文国 张月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