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地之美 齐美录 |
大自然鬼斧神工,一个不经意的抖动就可能给人间造出一道奇景。河北邢台大峡谷可能就是大自然的“一斧之作”。 从邢台市出发,沿路西进,过王家庄,转过贺家坪山嘴,迎面便可见一道褚红色绝壁半月状而立,中间开裂有隙缝,这便是大峡谷的“谷门”。进得隙缝,但见两侧绝壁如倾,危岩欲坠。峡缝底宽五六丈,“天宽”仅丈余,高约三十丈,横断面呈上窄下宽的“倒斗”状。山风穿峡而来,呼啸而去,强悍凌厉,直透筋骨。 经过蜿蜒约二里的“峡谷之门”,前方豁然开朗,出现一方圆约三四平方公里宽阔地带,这可算大峡谷的“前庭”。沿小溪,踏石径,随山花,我独自一人,随意而行。又二里许,忽若进入桶中。四面绝壁如围,天如伞盖。“桶底”有一园曰“如意园”,园中巨石掩映,平台错落,花木扶疏,曲径萦回。间置石桌石凳,供人小憩。旁有小溪潺潺,倒是个能潜心沉意、抛却烦躁的幽静之处。 再前行,忽见一条瀑布从半绝壁处“破洞而出”,飞流直下,下有深潭,潭水墨绿,深不知几许。因是春天,水量较小,如一绺银丝从天而落,被风一吹,飘飘摇摇,娉娉婷婷,似玉女临风,如仙子起舞,别具一番风韵。 此瀑名龙潭瀑布。潭旁碑文云:“冬天,瀑冻成冰,状若冰塔;水溅成雾,又若雾凇。冰塔外实中空,水从塔内流过,呜呜然若吹洞箫”。瀑旁架以云梯,缘梯而上直达崖顶。行数步,转过一山壑,霍然开朗,有村落焉。“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俨然陶渊明笔下之世外桃源。 村名盘顶。有十余户人家。该村四周环山,略无缺处。盘顶北侧,一山陡立。有人造扶梯盘旋而上。上到半崖是一条平平的栈道。前行二里许,一峡谷口突现眼前。此峡曰“黄巢峡”。传当年黄巢义军曾在此峡驻扎。进得峡来,但见两侧绝壁如倾,仰视天空,仅见一线。绝壁上古松倒挂,绿苔铺伸,危岩垒卵,荆棘横斜。山鸟翻飞半壁,松鼠跳跃枝头。至此我感到脚力不支,掉头而返。 此等大峡谷共有24条之多,总面积18平方公里。半天行程,算来只不过在大峡谷的门口溜达一番,并未真正登堂入室。然大峡谷之雄之奇也“窥一斑而见全豹”矣:九曲之峡、千丈之崖、百米之瀑、八折之溪、三叠之泉、怪松危岩、红崖赤岸、碧水青峰。 据地质学家云,大峡谷多由地震肇造。地震令山断地裂,裂缝经雨水经年冲刷、切割,数百万年功夫渐次形成。 地裂山崩,是大自然制造的一种悲剧。遥想当年,地震引起地裂山崩,天柱断、地维绝、天塌地陷,山呼海啸,百兽惊骇,鱼龙蹦蹿,神鬼呼号,四海翻腾,五洲震荡,阴阳颠倒,日月无光……其景也恐怖,其情也悲壮。 待一切复归于平静,老天给大地留下一道“美丽的伤疤”,一处人间绝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