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门口拥堵严重,热心读者通过本报向广大家长呼吁—— 快停快下,不给校门口添“堵” 王蔚 马丹 |
昨天本报A2版《校园门口怎一个“堵”字了得》的报道刊出后,在读者中引起很大反响,特别是一些学校老师纷纷来电或参与网上讨论,表达他们对早晚上下学高峰时段缓解中小学校门口拥堵状况的想法和点子。热心读者通过本报向广大家长呼吁:让校门口更加畅通,请多为别人想一点。 急停车快速下人 臧老伯就住在愚园路一小对面,他告诉记者,在国外生活时,发现家长们也常开车送孩子上学,但一般都是急停急走,绝不将车停在正对校门口的地方。 为了缩短家长送学车在校门口逗留的时间,世界外国语小学每天都安排3到4位老师在校门弄堂口执勤,只要车子一停稳,执勤老师立刻帮忙开门和帮学生把书包拎下车。有时,高年级的学生志愿者也会引领低年级学生进校门。 给书包减点重量 陈女士每天送女儿上学,总要下车帮她把书包拎进教室才放心。她说此举也是迫于无奈:“孩子书包太重了,她根本拎不动。”对此,不少老师建议,家长不如每天协助孩子整理书包,把不需要的用品都留在家里,书包轻了,孩子自个儿就可以拎进教室,家长就不必下车护送。 徐汇区汇师小学就特地给每位学生配备了储物柜,并指导学生把不常用的课本和用品留在学校。 送一程再走一程 卢湾区青保办主任徐臻告诉记者,向明初级中学一些由家长开车接送的同学们就自发地提出,本学期开学伊始实行“送一程,走一程”,早晨让家长把车开到离学校有一段距离的地方停车,自己下车后再步行上学。如今,这项提议已得到许多同学认同。 李先生的儿子是江宁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他也采取了“送一程,走一程”的方式。他说,大家如果都能采用这样的方式,对孩子的健康也有利。“早晨校门口那么多车,不知道要排放多少尾气,对孩子身体健康有害。而且,孩子长大了,应该培养他的独立能力。” 本报记者 王蔚 马丹 评论 070906102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