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科教卫新闻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早间点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专版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特别报道
 第A20版: 广 告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A25版: 广 告
 第A26版:法治视窗
 第A27版:股市分析
 第A28版:投资理财
 第A29版:广告
 第A30版:上海地产
 第A31版:上海地产
 第A32版:公众服务
 第B01版:生活之友
 第B02版:生活之友·行家点拨
 第B03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04版:拍卖指南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好吃·美食物语
 第B11版:好吃·月饼专刊
 第B12版:好吃·优游食林
 第B13版:上海地产
 第B14版:广告
 第B15版:广告
 第B16版:广告
 第B17版:广告
 第B18版: 广 告
 第B19版: 广 告
 第B20版:广告
    
2007年9月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校园门口拥堵严重,热心读者通过本报向广大家长呼吁——
快停快下,不给校门口添“堵”

王蔚 马丹


  昨天本报A2版《校园门口怎一个“堵”字了得》的报道刊出后,在读者中引起很大反响,特别是一些学校老师纷纷来电或参与网上讨论,表达他们对早晚上下学高峰时段缓解中小学校门口拥堵状况的想法和点子。热心读者通过本报向广大家长呼吁:让校门口更加畅通,请多为别人想一点。

  急停车快速下人

  臧老伯就住在愚园路一小对面,他告诉记者,在国外生活时,发现家长们也常开车送孩子上学,但一般都是急停急走,绝不将车停在正对校门口的地方。

  为了缩短家长送学车在校门口逗留的时间,世界外国语小学每天都安排3到4位老师在校门弄堂口执勤,只要车子一停稳,执勤老师立刻帮忙开门和帮学生把书包拎下车。有时,高年级的学生志愿者也会引领低年级学生进校门。

  给书包减点重量

  陈女士每天送女儿上学,总要下车帮她把书包拎进教室才放心。她说此举也是迫于无奈:“孩子书包太重了,她根本拎不动。”对此,不少老师建议,家长不如每天协助孩子整理书包,把不需要的用品都留在家里,书包轻了,孩子自个儿就可以拎进教室,家长就不必下车护送。

  徐汇区汇师小学就特地给每位学生配备了储物柜,并指导学生把不常用的课本和用品留在学校。

  送一程再走一程

  卢湾区青保办主任徐臻告诉记者,向明初级中学一些由家长开车接送的同学们就自发地提出,本学期开学伊始实行“送一程,走一程”,早晨让家长把车开到离学校有一段距离的地方停车,自己下车后再步行上学。如今,这项提议已得到许多同学认同。

  李先生的儿子是江宁小学五年级的学生,他也采取了“送一程,走一程”的方式。他说,大家如果都能采用这样的方式,对孩子的健康也有利。“早晨校门口那么多车,不知道要排放多少尾气,对孩子身体健康有害。而且,孩子长大了,应该培养他的独立能力。”

  本报记者 王蔚 马丹

  评论 0709061020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