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综合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科教卫新闻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早间点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广告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专版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特别报道
 第A20版: 广 告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A25版: 广 告
 第A26版:法治视窗
 第A27版:股市分析
 第A28版:投资理财
 第A29版:广告
 第A30版:上海地产
 第A31版:上海地产
 第A32版:公众服务
 第B01版:生活之友
 第B02版:生活之友·行家点拨
 第B03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04版:拍卖指南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好吃·美食物语
 第B11版:好吃·月饼专刊
 第B12版:好吃·优游食林
 第B13版:上海地产
 第B14版:广告
 第B15版:广告
 第B16版:广告
 第B17版:广告
 第B18版: 广 告
 第B19版: 广 告
 第B20版:广告
  
2007年9月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老师”上门推销视力治疗仪
经协商,有关负责人同意接受客户退货
孙云 李雯涵


  近日,不断有读者来电投诉,说一些陌生人上门推销“眼轻松”视力保健仪,张嘴就能报出家中孩子的准确姓名和近视情况,且有时自称教育局或视保中心工作人员,以“老师”身份博取孩子和家长的信任。虽然推销者称仪器系试用性质,押金到期可以退还,但家长事后联系退货时,热线电话却难以拨通,他们觉得厂家使用这种方式推广产品十分不妥。

  接到读者反映后,记者首先通过对方留下的电话,采访自称负责人的陈女士。她不耐烦地介绍,他们是一家名为视保服务中心的机构,接受玥卿电子公司委托作市场调查和推广。为此,工作人员挨家挨户调查,孩子的姓名等信息可能是其邻居或同学提供的。她声称,工作人员当时不可能自称教育局工作人员。

  昨天上午,记者前往该中心,发现仅有一间面积不大的办公室,内有两张办公桌和一张双人沙发,沙发上躺着一名中年女子。这名女子称,工作人员全部外出,自己是看门的,不清楚情况,要记者电话联系正在外面办事的负责人夏小姐。

  电话中,夏小姐的说法与陈女士有所不同。她称,视保服务中心隶属于玥卿电子公司,中心委托另一家市场调查公司调查搜集资料和上门推广,她不知道近视孩子的详细资料从何而来,也不愿透露那家市场调查公司的名称。

  夏小姐承认,由于反响不好,中心可能会停止推广此产品,不过她坚称,至今只接到过一名客户投诉,对本报陆续接到多名读者投诉的情况不愿发表看法。后经协商,夏小姐同意接受客户退货。采访中,夏小姐的态度同样很不耐烦,最后,她说了一句“我不会再接你打的电话”,便挂断了。本报记者 孙云   实习生 李雯涵      

  评论 0709061070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