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有老下有小就是没有我自己 ——走近女足世界杯官员温莉蓉 钟喆 |
|
“爆发力强”、“抢断凶狠”、“后防核心”……褪下“戎装”,眼前纤细的女子,早已不见赛场上的杀气。不过,颈上挂着的运动项圈,脚上踩着的沙滩运动鞋,齐耳的短发,周身干净利落的打扮,即使只是擦肩而过的路人,也能依稀感到:她,是个和体育有故事的人。 温莉蓉,“铿锵玫瑰”里的12号。当年和孙雯、刘爱玲一起组成世界上最好的中轴线。马元安教练的一句话是对她球技最精辟的总结:“有温莉蓉把关,我十分放心。” 和昔日的队友在一起聊天、吃饭,温莉蓉是最爱笑的一个,而且是大笑,爽朗的大笑。性格率直,快人快语,即使在场外,她也是“核心”。从接触足球的那一刻开始,她就没有离开过这项运动,25年了,从球员到官员,她的生命里流淌着足球血液,奔流不息。 女足事业 温莉蓉承认自己性格好强,做什么事都要做到最好。不能否认,正是有了这股劲才成就了当年“铿锵玫瑰”的后防核心。 退役后,温莉蓉在中国足协女子部工作,现在她又成了2007女足世界杯组委会竞赛部的官员。和温莉蓉聊天时,她把手机放在了桌子上,是一部诺基亚老款的机型,价格很便宜。不过这个手机的用处却和价钱绝对成反比,温莉蓉半开玩笑地说,“每天5个赛区的电话都快把这手机打爆了。” 女足世界杯的筹备工作千头万绪,温莉蓉每个月出差有二、三次。除了开会、准备材料,到各个赛区检查工作以外,她还要负责场地协调之类的细节。“甚至细到运动场里的挂旗,什么位置,怎么放,我们都要同国际足联和举办单位反复沟通。” 当初,“从肢体语言到纸上功夫”,身份上的转变,温莉蓉坦言是一个很大的跨度。刚开始工作时,“别人花十几分钟完成的任务,我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后来,要强的温莉蓉都有点“不敢”给自己定目标了,就简单地期望“自己每天都能做到最好”。 时间推移,阅历增长,温莉蓉的工作起色不小,但她不满足现状,对自己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我对自己的工作态度很满意,结果并不满意。” 兼顾家庭 婚礼对一个女人来说有多重要不言而喻,而温莉蓉的婚礼是在“抽空”的状态下举行的。2000年4月,女超联赛激战正酣。前一天,她还披着球服,绿茵场上前冲后堵;后一天,穿着婚纱的足坛美女就已嫁作人妇。 女大当嫁,天经地义。但从足坛“一生戎马”的斗士到一个既要为家庭“撑起半边天”,又要为女足事业东奔西走的女人,谈何容易。忙累了,温莉蓉有时也发两句牢骚:“我是上有老,下有小,就是没有我自己。” “31岁退役,34岁有了孩子。”宝宝降生之后,很少接触家务的温莉蓉很多事情要从头学起。尽管如此,把孩子拉扯大依然是她最幸福的事。“现在孩子3岁半了,每天我都要接送他去幼儿园。”一提起孩子,温莉蓉的脸上写着幸福,“一次在送孩子的路上,一上车我就打开了英文频道。孩子一路没说话,只是静静地在听着收音机,车快到目的地时,他突然问我‘这里在说些什么’!”腼腆的孩子,天真的举动,让记者再一次听到了温莉蓉爽朗的笑容。 平衡家庭和事业,温莉蓉也有犯难的时候,“前些日子我带孩子去了北戴河玩。”其实,那是很不容易才有的休息时间,“身体一直在透支,出于家长的责任,我带孩子去玩了一圈,但自己真想能在家里好好睡一觉啊。” 远离回忆 回忆,有时是幸福的,何况记忆里是丰收的季节。不过,提起过去的种种,温莉蓉一直摇头,有点夸张地说:“有时间就想放半年假,恶补一下多年欠下的觉。” 1982年开始踢球,4年后就成为中国女足首批队员。加上留洋日本和美国,不经意间,眼前的川妹子已经和足球打了25年交道。做运动员的20年间,她代表中国队参加了百场以上的比赛,战功显赫:亚洲杯、亚运会屡夺金牌;1996年奥运会和1999年女足世界杯获得银牌。“铿锵玫瑰”就是在她和队友的脚下成为神奇。她个人还获得过亚洲杯最有价值球员、入选世界明星队,受聘国际足联(FIFA)“SOS慈善大使”等。 上面提到的哪一项在中国女足史上都是响当当的一笔。温莉蓉却说自己不回忆,原因是没时间。“现在,一睁眼,我的脑子里就想着那几块草皮怎么办!” 铿锵玫瑰中的一些下海经了商,一些做了教练,还有一些像温莉蓉一样做起了中国女足的管理工作。对于过去,没能为国捧得世界冠军的金杯,温莉蓉总觉得些许遗憾。这些年每逢大赛,人们总要怀念当年的“铿锵玫瑰”。温莉蓉是个实干的人,她希望人们能多说说“新女足”,为他们打气。对于“老女足”,看着她们在为新女足做些什么就足够了,不一定要说出来。“通过我的努力,把工作做好,给新一届女足提供一个更好的舞台,让他们发挥得更出色。”没有华丽的辞藻,温莉蓉就是这么实在。 见习记者 钟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