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新都会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早间点击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2007·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特别报道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威尼斯电影节专版
 第A20版:广告
 第A21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A25版:体育新闻
 第A26版:法治视窗
 第A27版:读者之声
 第A28版:投资理财
 第A29版:股市分析
 第A30版:职场方圆
 第A31版:广告
 第A32版:公众服务
 第A33版:新民环球
 第A34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35版:新民环球·广告
 第A36版:新民环球·人物
 第A37版:新民环球·广告
 第A38版:新民环球·健康
 第A39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A40版:新民环球·什锦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两代人
 第B03版:家庭·情感
 第B04版:家庭·女性世界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时尚
 第B10版:时尚·俊男靓女
 第B11版:时尚·秀场故事
 第B12版:时尚·搜乐寻趣
 第B13版:时尚·极速抢鲜
 第B14版:时尚·美容派对
 第B15版:时尚·心情主张
 第B16版:时尚·单品冲浪
 第B17版:广告
 第B18版:广告
 第B19版:资讯生活·家装
 第B20版:天天搜楼
 第B21版:e生活
 第B22版:e生活·电脑网络
 第B23版:e生活·数字家庭
 第B24版:专题报道
第B01版: 家庭周刊
    
本版新闻列表
2007年9月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藏家女儿 带着丈夫的遗愿重回世界之巅

长 城

  ■1999年5月27日,吉吉(左)与仁那在珠峰顶上展示国旗。

  没有一对夫妻,能像他们那样,把浪漫书写到珠峰之巅。他们坚韧的脚步,在雪峰上铭刻下了祖国的印记。他们生命的荣耀,在珠穆朗玛上闪烁炫目的光辉。

  1 替夫圆梦 在8000米之巅

  2007年8月9日,中国西藏攀登世界14座海拔8000米以上高峰探险队庆功会在北京举行。队伍中,英姿飒爽的女队员吉吉格外引人注目。她不仅是西藏登山队队员,还是两年前在攀登迦舒布鲁姆Ⅰ峰途中不幸遇难的国际级登山运动健将仁那的妻子。吉吉的成功登顶,不仅使自己成为中国第一位登上迦舒布鲁姆Ⅰ峰、第一位到国外攀登海拔8000米以上高峰的女性,更圆了丈夫攀登世界最后一座海拔8000米以上高峰的梦想。

  “其实这一次登顶,我心里的压力很大,但我不敢说,我从不会跟他们提起丈夫,因为他们和我一样痛。一看到边巴扎西我就觉得有一双手在我后面托着,那是丈夫的手,也是队友的手。边巴扎西目睹了丈夫遇难,虽然他已是一只耳失聪,一只眼几乎失明,一边脸偏瘫,身体失去了平衡,但他依然和我们一样登上了山顶,如果丈夫还在,哪怕是身残了,我相信他也一定会登上去。现在他把力量传给了我和边巴扎西,所以我们必须成功!”吉吉微笑着说。

  2 生死相依 同船共渡15年

  吉吉13岁时开始运动生涯,先是在西藏体工大队练长跑,曾创3000米西藏自治区少年组纪录。1988年4月,18岁的她被招入重新组建的西藏女子登山队。

  “那时候我们住在同一栋楼里,他在楼上,我在楼下。因为他是老队员,所以队长把队上唯一一台电视机放在了他的宿舍里,我们这些小队员都会在结束训练后去他的房里看电视,久而久之就有了感情。” 

  当时,听说两名登山探险队员要结为夫妻,周围很多人都投反对票。然而,无论人们怎样劝阻,他俩仍然义无反顾地走到了一起。结婚那天,队友们送来这样一副对联:一对比翼鸟,两个冒险家,横批是:生死与共。

  有人说,登山运动是英雄的事业,是冒险家的事业。仁那和吉吉却有更深的理解,在他们看来,死亡并不可怕,因为山是一种无法抗拒的召唤。他们相信,登山的路虽然艰险,但爱的力量是巨大的,只要夫妻携手并肩,死神一定会望而却步。

  相貌英俊的仁那一直被大伙称为藏地帅哥,从1984年11月参加登山集训的那一刻起,他就把自己的生命托付给了圣洁的雪山。但在20多年的登山生涯中,仁那一直是多灾多难。1993年,在尼泊尔登顶安纳普尔那峰后,仁那得了急性胆囊炎,不得不返回加德满都治疗,病情刚好又立刻返回山区参加攀登道拉吉利峰的活动。1998年在尼泊尔攀登洛子峰时,探险队两组队员全部遭遇雪崩袭击,睡在帐篷门口的仁那,第一个翻身滚出帐篷,手刨脚蹬,将其他3名队友抢救出来。2002年探险队再次攀登乔戈里峰时,仁那所在的突击组上到8410米左右,遭遇强烈暴风雪,4名队员与风雪搏斗11个多小时才返回突击营地,大难不死……

 

  3 超越梦想 同时登顶珠峰

  无论之前登过的山有多么美好与险恶,也无论后面登过的山有多么惊险与刺激,让吉吉永生难忘的还是1999年登珠峰采集第六届全国民族运动会圣火的经历,因为这次经历包含两个意义,一是吉吉首次登珠峰,也是首次登8000米以上的峰,这是她用10年时间等来的机遇;二是与丈夫双双攀登珠峰,在这之前从未有夫妻同时登珠峰的壮举。

  1999年3月,西藏自治区体委决定从西藏登山队抽派10名男女队员组成“中华民运会圣火采集队”,前往珠峰之巅采集第六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圣火”火种。听到这一重大消息后,仁那和吉吉当即就报了名。自治区体委根据需要和他们的自愿,很快批准了他们的请求。

  仁那和3名男队友首当其冲,从海拔7900米的四号营地出发,经过4个多小时的艰难攀登,首先打通海拔8300米的兰花号突击营地,并搭起帐篷,把登山所需的食品、燃料等物品运送到那里。与此同时,吉吉在攀登队长多吉率领下,从7028米的三号营地攀登到四号营地。这样,10名登山队员和4名高山协作人员都聚集在一起。

  5月26日,突击队向顶峰发起冲击,队长把仁那和吉吉分在同一个组,为的是夫妻之间有个照应。在攀登的第一、二阶段,突击队进展很顺利,吉吉夹在队员们中间,一路有惊无险。到了8700米至8800米之间,险关出现了,只见眼前是高耸入云的绝壁,岩壁全是经过千年风化的碎石,手一碰就掉,一旦抓不稳就会掉进万丈深渊。此时,男队员们不时回头向她张望,仁那有意放慢速度陪同她一起走。但吉吉不愿停下来,只见她凭着顽强的毅力,一步步向前迈出坚实的步伐。

  5月27日,登山队经过17小时的连续攀登,开始陆续登顶。在距离顶峰还有20米左右时,仁那拉住了吉吉的手,夫妻俩迎着狂风,一步一喘地登上了群峰之首的珠峰顶点。站在银光闪闪的顶峰,看见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捧着亲手采集到的“圣火”火种,夫妻俩激动得紧紧拥抱在一起。

  8月18日,当“圣火”火种点燃在民运会拉萨分赛场时,主持人朗声宣布:“仁那和吉吉是我国第一对登上珠穆朗玛峰的夫妻。”顿时,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

  4 雄鹰折翅 隔世牵手生死路

  吉吉说她想通了很多事。“这是我们的命,命中注定我们是为登山而活着的人,我永远不会因为害怕死亡而放弃登山。”

  2005年3月25日,作为中日女子联合登山队队长,吉吉率队伍前往珠峰。再过些日子,仁那也要随登山探险队赴巴基斯坦攀登迦舒布鲁姆Ⅰ峰。夫妻俩互相勉励、互祝平安。他们相约:大功告成后到北京体育大学读书深造。

  5月5日,仁那的队伍离开拉萨。这一天,恰巧是女儿的11岁生日。仁那把女儿搂在怀里,亲了又亲:“今天,爸爸不能给拉姆央金过生日了,等爸爸登山回来,一定补上。”

  往年,仁那每次出发前,吉吉都会在身边送行,只有这次是例外。仁那不无遗憾地对亲友说:“你们都来了,可惜就是吉吉不在!”他哪里想到,从此后他竟与爱妻天各一方!

  5月22日,吉吉和队友成功登顶珠峰,这是她第二次登顶珠峰。25日,队伍返回到珠峰脚下的定日县城。也许是恩爱伴侣的心理感应,27日仁那遇难的当天,吉吉心里一直有一种不祥的感觉,午饭也吃不下,一直卧床休息。

  28日,自治区登山协会电话通知她赶回拉萨参加一个活动,她心里格登一下:“是不是家里出了什么事?”眼泪一下子就流下来。5月27日,在前往迦舒布鲁姆I峰途中,一块滚石恰恰砸向了仁那,登山壮士最终未能完成自己的夙愿。

  吉吉从拉瓦尔品第处理丈夫的后事回来,女儿拉姆央金的表现就像是什么都没有发生过,每天自觉地上课、写作业,按时吃饭、睡觉。拉姆央金不再在母亲面前提到父亲,只是跟吉吉说不想看到妈妈再流眼泪,再昏倒。吉吉几乎把所有女儿能接触到的写有仁那凶讯的报纸杂志都收起来了,但她也发现女儿偶尔会偷藏一份有关的报道放在枕头下……在这次出征之前,拉姆央金第一次对吉吉说:“妈妈,如果能上就上,不能上就不上。”她或许也知道吉吉这次登山有非同一般的意义,她希望自己的妈妈更注意安全。

  今年年底,吉吉将作为登山队员之一,第三次登珠峰为2008北京奥运会采集圣火。珠峰对吉吉而言有着特殊的意义,“这座世界海拔最高的山,就是我们生命、青春和爱情的最好见证。”

 

  ◆ 长 城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