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娱乐 谁谁谁 |
|
◆ 谁谁谁 沪上有家顶级餐厅在开张的时候,宣称只接待会员,会费一万。然而营业才不过数月,他们已经开始放低姿态,向中高级餐厅靠拢了。因为会员卡卖不掉。 虽然环境幽雅,有大片园林伺候;菜式好,泰式粤式本帮菜都很可口,但出来玩的上海人谁愿意天天跑到同一个地方吃喝呢,此其一;第二,就算是亿万身家,也犯不着把一万元寄放在人家口袋里,仅仅为了吃一顿饭,划不来。 曾经有一家媒体集合了天南地北众多玩家评论上海的餐馆。有人力举进贤路上门面实在不上台面的私家菜,有人自称每餐必去哪里哪里,还有人把上海餐馆的菜肴批得体无完肤,认为味道不及广东,气氛不及北京,价格倒贵得可以…… 总之似乎去餐馆为的只单单是“吃”。 可是更多的上海人除了在乎味道之外,同样也在乎环境。典型的上海玩友每次组织饭局时都会费尽心思挑选没去过的“中产”小馆子,附加条件是“听说味道很不错”。 所谓“中产”馆子,无非人均消费100以上,装修体面,招待员统一白色制服,顾客多是白领或儒商,没有大声喧哗的嗓音和听不入耳的音乐那种。 出来吃饭,不仅吃味道,也吃环境,吃氛围,吃社交圈。 事实上,上海所有的娱乐场所都可以用价格区分出级别。拿健身来说,有钱的,可以去金茂君悦办张年卡,加上游泳,一年两万多;钱不多的可以去舒适堡,一年三千多;买衣服,大牌的可以在恒隆、莲卡佛找到,没什么牌子的则满大街都是。但这也仅仅是商家的美好愿望。有钱人或高级白领每年频繁出国,又怎么会在恒隆、莲卡佛当冤大头呢?所以据说这些高级商铺到头来竟成了外地大款的天堂。 一次跟一个身家千万的大款聊天,发现他的消费级别跟我也差不了多少,除了拥有某高尔夫俱乐部的会员资格外。 他和相恋多年的女友吃饭也喜欢去小区附近那家川妹子,人均消费50;商务吃饭,多请在人均100――200的中产馆子,还经常向我打听有什么新鲜地方推荐。最最可笑的是赚那么钱,他竟然不舍得买一张君悦的健身年卡,说是一年也去不了几次,不合算。宁可挤到嘈杂的静安游泳池去。近日我发现一家四星级酒店出售健身房的十次卡,兼有优雅泳池和桑拿。大款这才开心地转移了阵地。 月薪五千的白领、月薪五万的高级主管以及年入百万的私人老板到最后竟都挤到“中产”娱乐上来,一齐到海上星喝咖啡,到钱柜唱歌,到亚历山大健身。对有钱人来说,这样的消费不算什么;钱少一点的人虽然会心痛,但咬咬牙后,觉得依然物超所值。这大概算是上海娱乐性消费的一大特征吧。 真正习惯高消费的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款爷,而是一些其貌不扬、不知底细的人。最近见到一位公务员,月薪不过三四千,宣称最近经常光顾的是谭记官府菜。味道一般,唯有价格比较惊人。一桌菜一万至十几万不等,可谓不求最好,但求最贵。 了解后才知道,常客有一个共同特点:不是自己掏腰包。 可见光怪陆离的上海还有更加光怪陆离的高等娱乐之处。不过没被大家发现就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