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新都会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早间点击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2007·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特别报道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威尼斯电影节专版
 第A20版:广告
 第A21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A25版:体育新闻
 第A26版:法治视窗
 第A27版:读者之声
 第A28版:投资理财
 第A29版:股市分析
 第A30版:职场方圆
 第A31版:广告
 第A32版:公众服务
 第A33版:新民环球
 第A34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35版:新民环球·广告
 第A36版:新民环球·人物
 第A37版:新民环球·广告
 第A38版:新民环球·健康
 第A39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A40版:新民环球·什锦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两代人
 第B03版:家庭·情感
 第B04版:家庭·女性世界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时尚
 第B10版:时尚·俊男靓女
 第B11版:时尚·秀场故事
 第B12版:时尚·搜乐寻趣
 第B13版:时尚·极速抢鲜
 第B14版:时尚·美容派对
 第B15版:时尚·心情主张
 第B16版:时尚·单品冲浪
 第B17版:广告
 第B18版:广告
 第B19版:资讯生活·家装
 第B20版:天天搜楼
 第B21版:e生活
 第B22版:e生活·电脑网络
 第B23版:e生活·数字家庭
 第B24版:专题报道
    
2007年9月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针对市民担心“头痛医头”会导致回潮,法律界人士呼吁——
整治群租须制定法规长效管理

郭剑烽 范小锋 蔡仁华


  今天上午,普陀区有关方面在宜川街道牵头下,对中远两湾城群租病症开始实施“复原手术”,但无论带队领导,还是参与的执法部门,大都小心翼翼显得底气不足。因为迄今为止,没有任何法律法规对这一现象作明令限制,这个由法规滞后带来的社会问题,已引起上海法律界人士的高度关注。

  高档区群租的“理由”

  群租之风既缘起房地产业发展的迅猛,又归于外来务工者人数逐年增多。以中远两湾城为例,当初开盘价每平方米5000~6000元,一位姓余的买主一口气买下20套,像他这样拥有两套以上的房东达到60%以上。而从查到的群租户分析,外地务工人员几乎占据九成,尤以附近美发店、餐饮店的外地员工居多,一间15平方米的单间,少则住4~5人,多则7~8人,“睡上铺的晚上上厕所,连落脚的空隙都没有”。

  记者在网上搜寻,发现不少网友虽对整治群租表示理解肯定,却也不无担忧:如果不合租,哪里付得起房费?据记者调查,群租扰民严重的地区,往往是住宿条件好、环境优良的中高档社区。“因为附近老房子都拆了,租不到便宜的简易房,只能多人挤住一间,减少费用。”

  群租反群租的角逐

  把中远两湾城群租问题当作麻雀解剖,你能体味群租与反群租之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角逐与无奈。“凭出入证进门”的规定曾经一度奏效,但时隔数周,原本被挡在门外的群租者,人人持证,大摇大摆,原来是房东复印给他们的。与房东签订责任书,条款包括不能用于办公司,做集体宿舍等内容,然而仅隔两个月,整幢楼面都成了公司。原先还想依靠左邻右舍相互监督,如今一梯两户、四户统统被包租下来。“大家一样,自然不会相互检举揭发。”

  还有,忽而传来朗朗读书声,忽而又有儿童玩闹响,隔壁家教生意的红火,也让邻居有苦说不出。过去三四个学生还能保持安静,现在三室一厅开出两个班共16人。房东老师与同校教外文的另一位老师联手,扩大了家教规模,分别开办数学、英语补习班。“这虽然不属于群租问题,但白天那么多人出入,我们都觉得做得太过分了。”众邻居不满道。

  颁法规促长效管理

  “会不会像一阵风,群租又回潮?”与居民担忧相似,曾经办理此类案件的申华律师事务所主任沈伟民、恒泰律师事务所律师谢风雷一致肯定:如果没有地方性法规明确限制群租乱租问题,旧病很容易复发。记者今天在执法现场看到,由于没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和专门的执法队伍,执法人员只能由各路人马组成:工商、公安、城管、卫生、食监、房地局……哪项违章,就纠错哪项。看似各司其职,其实耗费了人力物力财力,增加了执法成本。

  普陀区有关部门统计,针对中远两湾城群租问题,大大小小的协调会就开了10多次。“如果有约束这种行为的条文,受扰的邻居就能到法院起诉。”两位律师认为,居住小区必须符合安居的特质,群租乱居显然违背了这个宗旨,不能因为有社会需求而放任不管。

  目前群租现象已在上海各社区相当普遍,唯有相关方面制定法规条款,明确执法单位,才能有法可依,有错必纠。

  本报记者 郭剑烽

  通讯员 范小锋 蔡仁华

  评论 0709071020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