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岁的她站在事业巅峰,却为了不被业界淘汰选择了自杀 英国“帽子女王”伊莎贝拉 唐昀 |
|
伊莎贝拉·布罗被誉为英国“时尚女王”。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她是诸多国际顶尖品牌的时尚顾问,慧眼挖掘了多名后来堪称“大师”的设计天才,并将索菲·达尔、斯特拉·坦南特等打造为蜚声世界的超级名模,而她本人也因惊世骇俗的打扮而成为圈内最具话题的人物之一。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光彩夺目的女人,最终选择自杀作为人生的谢幕,年仅48岁。有人说,失去了伊莎贝拉的时尚界变得黯淡无光。 装束 疯狂的帽子 伊莎贝拉是贵族后裔,但骨子里却是“摇滚青年”。在她眼里,“美”首先应当给人深刻的印象,令人过目难忘。至于它是否被大众所接受则在其次。她说:“牵动你的心,令情绪跌宕起伏,或是巨大快感,或是莫名痛苦,那就是一件伟大的艺术品。” 时尚杂志《Tatler》主编乔迪·格雷格说,对伊莎贝拉而言,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她是一个贵族,却拥有吉普赛人的神奇感觉……一方面,她受学院派影响至深(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中国古典艺术),另一方面又拥有无政府主义的‘朋克’精神。” 伊莎贝拉最具标志性的打扮是千奇百怪的帽子,号称“帽子女王”。她可以一年365天不重样地戴帽子,每一顶都设计得“触目惊心”:大龙虾、古城堡、18世纪帆船、玛丽莲·梦露头像、达利风格的红唇、中国的木雕园林、日本的折纸、自己的名字……都曾招摇地出现在她的头上。这些作品都出自一人之手——曾5获英国时尚协会颁发的“配饰设计师”大奖的菲力普·特里西,而他则是伊莎贝拉“最得意的发现”。 1989年,还在英国皇家艺术学院读书的穷学生特里西来到《Tatler》推销自己设计的一款帽子。那是一顶绿色小礼帽,外形像鳄鱼齿一般犀利而立体。当时就职于《Tatler》的伊莎贝拉眼睛一亮:“天哪!这是一件真正的3D作品。” 对于特里西的超现实主义设计风格,伊莎贝拉从没说过:“嘿,你已经走得太远了。”相反,她总是鼓励道:“你还没有发挥到极致。”如今,特里西已成为英国国宝级设计大师。 伊莎贝拉的“帽子情结”源于她的一个指导思想:“衣服是用来搭配帽子的。”她甚至认为,特里西的帽子堪比一次“漂亮的整容手术”。而特里西的设计让她感觉“帽子不只是一件饰品,而是身体的一部分”。 才华 独特的慧眼 遇到特里西3年后,伊莎贝拉再次神奇地发现了服装设计师亚历山大·迈克奎恩。当时,迈克奎恩刚从中央圣马丁艺术学院毕业。伊莎贝拉花5000英镑购买了他整套毕业设计作品。 伊莎贝拉对迈克奎恩的才华推崇备至:“他像一个偷窥的小孩,在残破的布料中寻找最性感的地带。”在伊莎贝拉的帮助下,迈克奎恩不仅成立了自己的服装品牌,还成为纪梵希首席设计师。1996年,他当选为“英国年度最佳设计师”。如今,他是奢侈名牌古奇麾下一员爱将。 在伊莎贝拉的周围,要么是赫赫有名的大师,要么是默默无闻的小辈。用她自己的话说,对于人才,“我就像一头渴望美味的猪”。 索菲·达尔第一次为意大利版《时尚》拍照时,一名杂志编辑抱怨道:“她太胖了!”伊莎贝拉立即反驳:“我不管,我觉得她很漂亮。”她的一双慧眼再次得到证实:今天的索菲·达尔已经成为炙手可热的国际名模。 个性 独断的风格 伊莎贝拉在《星期日泰晤士报》的时尚杂志做编辑时,一名助理因为没有为拍摄准备好合适的服装而被伊莎贝拉扇了一个耳光。这份杂志的编辑杰里米·兰米德说:“她(伊莎贝拉)是人事部门的一个梦魇。” 哈鲁克·阿卡克斯是伊莎贝拉颇为欣赏的录影艺术家,他也亲身领教了伊莎贝拉工作中的独断风格。那是2004年的一天,伊莎贝拉对他说:“下星期跟我去趟巴黎,为《Tatler》拍摄一个时装系列,共22页。”阿卡克斯虽然在录影界小有名气,但从未拍过一张照片,因为录影和摄影不是一码事,可伊莎贝拉全然不顾。到了巴黎,阿卡克斯才得知自己的“处女摄”竟是为迪奥旗下大名鼎鼎的约翰·加利亚诺拍摄时装系列,他顿时吓坏了,笑容变得不自然起来,而拿相机的手一直在发抖。 迪奥的公关人员对伊莎贝拉说,一会儿将由加利亚诺决定选谁拍摄。伊莎贝拉清了清嗓子,一本正经地指着阿卡克斯说:“你知道他是谁吗?他是艺术家,没有人可以告诉他该怎么做。他将一个人决定拍谁。我要见加利亚诺。” 加利亚诺来了,伊莎贝拉便说:“我想你一定听说过阿卡克斯……”接着是天花乱坠一通吹捧,弄得加利亚诺一脸茫然。然后,伊莎贝拉说:“我现在要帮你一个大忙。” “好啊,什么忙?”加利亚诺问。“阿卡克斯从未拍过一张照片。” 伊莎贝拉说:“但他是个伟大的艺术家,你将成为他的第一个作品。” 最终,阿卡克斯的“处女摄”如期出现在《Tatler》上,通栏标题是“梦幻之作”。 结局 凄美的谢幕 伊莎贝拉时而自信得目空一切、骄傲得像英国女王,时而自卑万分,仿佛自己一无是处,这是典型的躁狂抑郁症症状。她于2003年开始接受心理治疗。 这种病可能来自家族遗传。伊莎贝拉的祖父是个花花公子,挥霍了大半家产。后因涉嫌谋杀妻子的情人遭起诉,虽被判无罪,但心情郁闷,最终服毒自杀。伊莎贝拉的弟弟2岁时死于一场事故,造成父母关系从此紧张导致分手。 伊莎贝拉常说,弟弟的死使她失去了母爱,遗产的分割使她失去了父爱,这是她人生的两大悲剧。她把自己比喻成泪迹斑斑的纸巾。 伊莎贝拉的丈夫德特马·布罗的家族也有自杀史。德特马的父亲患有抑郁症,多次自杀,最后吞食除草剂身亡。伊莎贝拉曾对德特马的母亲海尔加说:“多浪漫啊,他死在你怀里。” 时尚界的竞争让伊莎贝拉备感压力。她常常臆想自己被业界淘汰和遗忘,最终沦为街头流浪汉。她向乞丐打听他们的流浪生活,甚至尝试在公园长椅上过夜。她策划自杀,“我想死”成为她的口头禅。她曾试图翻越立交桥、吃安眠药、卧轨,她曾在浴缸中放满水想把自己淹死,三番五次向朋友要枪…… 海湾战争爆发后,伊莎贝拉去伊拉克拍了一组照片,其间又自杀了一次。在医院里,她被诊断患有卵巢癌。此后,她饱受化疗之苦。 今年5月的第一个周末,伊莎贝拉在家里举办聚会,来宾除了亲人,只有特里西和他的同性恋男友。次日早晨,她吞食了除草剂,就像德特马的父亲30年前在同一个房间里所做的一样。 德特马回忆说,在伊莎贝拉弥留之际,他俩聊着艺术、时装、白色的马驹、美丽的日出…… 葬礼 华美的演出 伊莎贝拉的葬礼是一场华美的演出,所有来宾都盛装出席。来自美国《时尚》杂志的安德烈·利昂·塔利身穿近4米长的海蓝色丝袍,绝大多数女宾头戴设计惊人的黑帽。 特里西将一顶由雉鸡羽毛装饰的帽子放在伊莎贝拉的棺木里,因为她生前常说要与之同葬。棺木上的半身头像上,特里西配了一顶黑色“船帽”,那是伊莎贝拉的最爱。为了让风帆扬起,特里西在花丛中藏了一个微型风扇。 特里西和伊莎贝拉同属一类精灵,相信伊莎贝拉在冥冥中会欣赏知己为她构思的最后一个美妙创意。 唐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