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新都会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早间点击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2007·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特别报道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威尼斯电影节专版
 第A20版:广告
 第A21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A25版:体育新闻
 第A26版:法治视窗
 第A27版:读者之声
 第A28版:投资理财
 第A29版:股市分析
 第A30版:职场方圆
 第A31版:广告
 第A32版:公众服务
 第A33版:新民环球
 第A34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35版:新民环球·广告
 第A36版:新民环球·人物
 第A37版:新民环球·广告
 第A38版:新民环球·健康
 第A39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A40版:新民环球·什锦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两代人
 第B03版:家庭·情感
 第B04版:家庭·女性世界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时尚
 第B10版:时尚·俊男靓女
 第B11版:时尚·秀场故事
 第B12版:时尚·搜乐寻趣
 第B13版:时尚·极速抢鲜
 第B14版:时尚·美容派对
 第B15版:时尚·心情主张
 第B16版:时尚·单品冲浪
 第B17版:广告
 第B18版:广告
 第B19版:资讯生活·家装
 第B20版:天天搜楼
 第B21版:e生活
 第B22版:e生活·电脑网络
 第B23版:e生活·数字家庭
 第B24版:专题报道
    
2007年9月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做多之弦不宜绷得太紧

钱启敏


  近期沪深股市持续火爆,多头主力高歌猛进,上证指数以近乎轧空的形式逼近5500点关口。面对炙手可热的市场,投资者也深受感染,陶醉其中。然而,越是强势,我们越应谨记“5·30”暴跌教训,居安思危。从目前看,指数在经过持续暴涨之后,短线风险已明显大于机遇,不宜盲目乐观。

  首先,目前市场基本面已经严重高估。按照2006年每股收益测算,目前沪市平均市盈率已经超过60倍,深市平均市盈率超过70倍,沪深加权平均市盈率已经接近65倍,这个水平不仅是目前全球最高,也超过了2001年上海市场2245点时的水平。即便按照2007年中报最新数据测算,目前沪深两市的平均市盈率也在42倍,扣除亏损公司市盈率为40倍。不仅如此,目前沪深两市的市净率(净资产倍率)为7倍,即一元钱的净资产,在市场当中的交易价格达到7元,虽然资本市场存在价值发现的预期,但发现“倍数”如此之高也是绝无仅有,其泡沫化成分可见一斑。

  其次,短线市场存在较大的盲目性。这种盲目性集中表现在大量缺乏风险意识的中小投资者一味申购开放式基金,希望通过持有基金来获取市场收益,这种想法本来无可非议,也是国际上较为普遍的投资方式。但问题是,现在很多申购者对什么是基金都缺乏最起码的了解,风险意识近乎为零,只觉得买了基金就能赚钱,从众跟风心态严重。而基金管理者虽然看到了市场潜在的风险,无奈在大量被申购、规模持续扩张的情况下只能被动向前推进,就像是被一群人裹挟着“硬着头皮”往地雷阵里闯,这是一种非常扭曲、很不正常的现象。前两天看到一篇报道,采访多家基金公司及基金经理,大家在对后市继续乐观的同时,在被问到“如果是你自己的钱,你还会往里面扔吗?”的时候,很多人选择了沉默,个中滋味值得回味。

  第三,管理层的间接调控值得关注,继上周二三大报分别刊出“贪婪&恐惧”、“投资者教育任重道远”以及“切勿过度透支A股未来”等警示性文章后,本周初深交所出面提示市场风险,周二中证报再次刊登“盛‘市’思危”的文章,通过对美国次级债危机的分析,提醒投资者在被股市“财富效应”吸引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同一硬币”的另一面——正在积聚的市场风险。周四又刊登关注增长的非持续因素的文章,强调中报业绩大幅增长不具有可持续性,不能简单类推,盲目乐观。

  因此,虽然短线大盘在巨大的投资惯性作用下可能还会冲高,但本着“不熟不做”的原则,保持理性、保持灵活性,在当前至关重要。

  申银万国  钱启敏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