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新都会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早间点击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2007·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特别报道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威尼斯电影节专版
 第A20版:广告
 第A21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A25版:体育新闻
 第A26版:法治视窗
 第A27版:读者之声
 第A28版:投资理财
 第A29版:股市分析
 第A30版:职场方圆
 第A31版:广告
 第A32版:公众服务
 第A33版:新民环球
 第A34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35版:新民环球·广告
 第A36版:新民环球·人物
 第A37版:新民环球·广告
 第A38版:新民环球·健康
 第A39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A40版:新民环球·什锦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两代人
 第B03版:家庭·情感
 第B04版:家庭·女性世界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时尚
 第B10版:时尚·俊男靓女
 第B11版:时尚·秀场故事
 第B12版:时尚·搜乐寻趣
 第B13版:时尚·极速抢鲜
 第B14版:时尚·美容派对
 第B15版:时尚·心情主张
 第B16版:时尚·单品冲浪
 第B17版:广告
 第B18版:广告
 第B19版:资讯生活·家装
 第B20版:天天搜楼
 第B21版:e生活
 第B22版:e生活·电脑网络
 第B23版:e生活·数字家庭
 第B24版:专题报道
  
2007年9月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毛绒绒”“白果树”“郑方形”“张口笑”成了孩子姓名
“80后”父母一味追求奇名不宜提倡

于蕾 黄蓉


  父母会仔细认真地给孩子选取好听、含义又好的“名字”。最初取名字的目的,不外乎是为了在平时生活和社会交往中,与他人“区分”。随着时代发展,取名越来越重视“含义”。

  越来越多的父母给孩子起名追求“新”“异”,由此诞生了许多新奇独特的“名字”:“许多钱”、“张口笑”、“吴所谓”、“赵钱孙李”、“三千一郎”“曾周格格”……南京新妈妈金女士为自己的宝宝取一个她认为最特别、最有创意、最有内涵的名字:“郑他他”。不仅如此,金女士还提出一个非常新鲜的想法,要为“郑他他”这个名字做公证,公证为南京“第一名”。

  取名追求“新”“异”

  中国的姓氏繁多,各家父母在给孩子取“名字”的时候,往往要仔细斟选。随着时代的发展,给孩子取名字成了一种文化。父母为了给孩子取一个独特又不失新颖的名字,煞费苦心,诸如“毛绒绒”、“白果树”、“郑(正)方形”这样个性化的名字应运而生。

  成都泡桐树小学400多个小学一年级新生中,名字里有偏难、生僻字的就有四五十个。学校为了在电脑上打出这些名字不得不请来电脑专家帮忙,而好些班主任怕点名时读错学生名字不得不提前几天查字典熟悉这些生僻名字。

  “另类”名字标榜个性?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潘大春教授说,为孩子取标新立异名字的父母大多是“80后”,从文化角度来说,这一群体在日常生活和一些行为上更强调个性和独特性。

  “从文化大环境来说,现在的文化更趋多元化”,潘大春教授认为,独特性成为现今构成文化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父母给孩子取一个特殊的、与众不同的名字,选取一些繁杂的汉字或者一些词组放到名字里,是一种追求自我意识的体现。

  潘大春说,追求个性与独特,其本身并没什么问题,然而如果一味追求个性化和独特的东西,则不宜提倡。

  个性化名字应有“度”

  一个“名字”寄寓了父母的期望,同时,与时代文化相呼应。南京都市心理咨询中心周正猷教授认为,名字求偏求怪,反映了父母标新立异的心态,对这一心态可以理解。但从另一方面来说,一个太过新奇独特的名字,会对小孩的成长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影响,在一些时候会被同学起些不雅的绰号,这样一定程度上会在小孩心理上造成影响。

  于蕾 黄蓉(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