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新都会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早间点击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广告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2007·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特别报道
 第A17版:文娱新闻
 第A18版:文娱新闻
 第A19版:威尼斯电影节专版
 第A20版:广告
 第A21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A22版:体育新闻
 第A23版:体育新闻
 第A24版:体育新闻
 第A25版:体育新闻
 第A26版:法治视窗
 第A27版:读者之声
 第A28版:投资理财
 第A29版:股市分析
 第A30版:职场方圆
 第A31版:广告
 第A32版:公众服务
 第A33版:新民环球
 第A34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35版:新民环球·广告
 第A36版:新民环球·人物
 第A37版:新民环球·广告
 第A38版:新民环球·健康
 第A39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A40版:新民环球·什锦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两代人
 第B03版:家庭·情感
 第B04版:家庭·女性世界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时尚
 第B10版:时尚·俊男靓女
 第B11版:时尚·秀场故事
 第B12版:时尚·搜乐寻趣
 第B13版:时尚·极速抢鲜
 第B14版:时尚·美容派对
 第B15版:时尚·心情主张
 第B16版:时尚·单品冲浪
 第B17版:广告
 第B18版:广告
 第B19版:资讯生活·家装
 第B20版:天天搜楼
 第B21版:e生活
 第B22版:e生活·电脑网络
 第B23版:e生活·数字家庭
 第B24版:专题报道
  
2007年9月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数年前票房惨淡到如今连加座票也全部卖光
“越苑青春风”为何人气旺?

王剑虹


  9月4日、5日,在“越苑青春风”上海越剧院10位优秀青年演员专场系列演出中首先亮相的徐派小生杨婷娜,在逸夫舞台上演了一场折子戏专场和一台大戏,折子戏专场连加座票也全部卖光,大戏《红楼梦》的出票率达九成,剧场里人气之旺更是不亚于任何一场歌星演唱会。“越苑青春风”为何能聚集如此旺盛的人气呢?记者采访了此次活动承办方上海越剧院和天蟾京剧中心演出有限公司的两位负责人,请他们讲讲其中的“奥妙”。

  数年耕耘见成效

  上海越剧院院长尤伯鑫和天蟾京剧中心演出有限公司负责人许霖沛都表示,青年演员能有如此旺盛的人气并非一日之功,从2000年举办“明星扶新人”系列活动开始,这些年来,他们一直在努力把青年演员“拉到观众面前”,让观众认识他们、了解他们、接受他们。两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当年他们两家合作在共舞台举办“我最喜爱的上海越剧新秀”评选演出时,票房“惨不忍睹”,但他们并没有就此收手,接着又举办了上海越剧新人首演剧目评选、上海越剧新秀传统剧目展演等一系列活动,一直到去年的“越女争锋”、今年初特意为青年演员打造的大戏《情系山河恋》,以及刚刚拉开帷幕的“越苑青春风”,所有的活动只有一个主旨——让年轻演员在艺术上尽快成熟起来,挑起传承越剧艺术的担子。

  联手媒体很重要

  去年的“越女争锋”越剧青年演员电视挑战赛可以说是一个“爆发点”,通过这样一场类似于选秀的活动,年轻演员们迅速积累起人气,而这与越剧界和媒体的联手合作是分不开的。戏曲是剧场艺术,受众有限,逸夫舞台即便全部客满,也只能容纳900多位观众,与媒体联手可以让更多人有机会了解这些年轻演员。在“越女争锋”成功之后,今年初,由“越女争锋”获奖演员担纲主演的《情系山河恋》同样与媒体进行了紧密的合作,此次“越苑青春风”也不例外,在联手电视媒体、纸质媒体共同合作之外,“越苑青春风”还借助网络,观众可通过新民网随时观看每一场演出。

  时尚元素不可少

  从“越女争锋”开始,越来越多的时尚元素被用来包装、推出越剧新人。“越女争锋”借用了流行的选秀模式,评委当场点评、观众参与投票、演员展示才艺……最大程度地吸引观众参与。《情系山河恋》不仅在人物造型等方面大量运用时尚元素,还模仿一些流行歌手将记者见面会办成小型歌友会的做法,使记者见面会成了小型的“戏迷见面会”,场面十分热闹。而此次“越苑青春风”延续了“越女争锋”专家点评的做法,同时网上观众投票也已开通,演出说明书不仅介绍演员的从艺经历、获奖情况,还加进了星座、爱好、座右铭等娱乐圈明星资料必备的“要素”。       

  本报记者 王剑虹

  评论 0709071170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