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科教卫新闻
 第A04版:社会新闻
 第A05版:法治视窗
 第A06版:文娱新闻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文娱新闻
 第A09版:上海家装服务名牌专刊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特 稿
 第A14版:特别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 目 击
 第B01版:证券周刊
 第B02版:证券·大势分析
 第B03版:证券·投资基金
 第B04版:证券·股海淘金
 第B05版:上海家装服务名牌专刊
 第B06版:证券·投资理念
 第B07版:夜光杯
 第B08版:夜光杯
 第B09版:连载
 第B10版:阅 读
 第B11版:新智
 第B12版:新智·人与自然
 第B13版:国家艺术杂志 · 纸上展厅
 第B14版:国家艺术杂志 · 博物剪影
 第B15版:国家艺术杂志 · 视觉产生
 第B16版:国家艺术杂志
  
2007年9月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那年,我曾陪她们奋斗

宋伟昌


  在“铿锵玫瑰”登上世界巅峰之前,我在中国国家女子足球队里做了将近3年的厨师,一晃眼,已经过了9个春秋了,可当时的点滴依旧清晰地浮现在眼前。

  第一次到国家女足集训队帮厨是在1995年。刚踏入广州从化的女足训练基地,真的很吃惊,在国际足坛已经名声大噪的中国女足姑娘住的宿舍是足球场看台下搭建的房子,房间以前似乎是个仓库,只是临时重新用涂料粉刷了一下,地上铺了瓷砖。环顾那些10来平方米大的房间,除了8个铁床,就没有一样家具了,没有衣橱,洗完的衣服干了就往行李包里塞。没有桌椅,更不要提电视机、空调这类“奢侈品”了,就这样一间狭小简陋的房间要住上七八个人。那时候的厨房里,液化气的火头实在不行,只能用柴火。

  当时队里人手很少,厨师就我一个。第一天到队里,小姑娘们看到我一个人采购回近百来斤的原料,都觉得我太辛苦,于是自发地分配人手。之后的每一天早上,我的身边都会轮流有3个队员和我一起推着手推车,往返于菜场和基地之间。每到星期天,队里有半天休息,那就是整队最热闹的时候。天天都吃米饭,难得也要换换口味,自从有队员提议要吃饺子开始,星期天的饺子餐就成了固定的传统,整个队里的女孩子都聚集在餐厅里面,围在桌子边包饺子,老队员都比较会弄,擀饺子皮,包起馅儿来手脚非常麻利。小队员们显然不精通于此,一些老队员就手把手地教她们,集训结束前,队里所有的姑娘都会包饺子了。

  相对从化,鹤山的条件要好一点。房间也大了,4个人住一间也宽松了很多,每间房间还多装了一个窗式空调。因为要备战亚特兰大奥运会,炎热的8月里,女足姑娘们也要顶着火辣的太阳继续训练,豆大的汗从晒得黝黑的脸上淌下来,运动衣都被汗水湿透了。每天训练结束后,小姑娘们累得几乎走不动,热得吃不下东西,大运动训练之后,不补充点营养是绝对不行的,为此,除了原本的十个荤素搭配的菜外,每一个队员都要喝下一盅营养汤、降暑的水果饮料等,女足队员们都知道要爱护自己的身体,即使胃口再怎么不好,都尽量多吃一点。队医李医生还主动请缨要亲自下厨做炸酱面给大家开开胃。

  每次集训大多要三四个月,离家在外的孩子没有一个不想自己爸爸妈妈的,那时没有手机,打一个电话也要走很远。长途电话费也很贵,难得打一次,聊上半小时就要百来元钱,这对于收入不过几百元的女足姑娘,的确是个昂贵的开销。平时那些姑娘只能给家里写信,每次在门卫那堆信里能找到自己的家书,队员的脸上都会流露出喜悦的神色。

  女足的姑娘真的让我感动,她们的团结、刻苦,她们的拼搏都深刻在我的脑海中。2007年女足世界杯即将开赛,我相信女足姑娘一定能踢出好的成绩。

  (作者曾任中国女足集训队厨师)

  赢球不是靠运气,请看明日本栏。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