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科教卫新闻
 第A04版:社会新闻
 第A05版:法治视窗
 第A06版:文娱新闻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文娱新闻
 第A09版:上海家装服务名牌专刊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特 稿
 第A14版:特别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 目 击
 第B01版:证券周刊
 第B02版:证券·大势分析
 第B03版:证券·投资基金
 第B04版:证券·股海淘金
 第B05版:上海家装服务名牌专刊
 第B06版:证券·投资理念
 第B07版:夜光杯
 第B08版:夜光杯
 第B09版:连载
 第B10版:阅 读
 第B11版:新智
 第B12版:新智·人与自然
 第B13版:国家艺术杂志 · 纸上展厅
 第B14版:国家艺术杂志 · 博物剪影
 第B15版:国家艺术杂志 · 视觉产生
 第B16版:国家艺术杂志
    
2007年9月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动态电子画 自己会变形

凌启渝


  加拿大画家辛·巴赛创造了一种“动态画”,他编写一套电脑软件,将自己设计的图像以电子方式画出来,并能随时间的流逝永无休止地变化。作画时,巴赛选择一些基本要件(往往是不规则的碎片图像),设定颜色、形状、变化速度等要素,再将一些生成画面的运算法则(他称之为DNA)输入电脑,电脑就会根据这些法则安排画面的变化基调。有时在几分钟内从一个形状变到另一个,体现出截然不同的效果,各部分的速率还可以有差异,使作品更加生动。

  巴赛的动态画整体变化是舒缓而平滑的,营造着静谧的氛围,一些观众认为看他画作的连续变化有催眠效果,画面以戏剧性的图像和大胆明快的色彩为特色,有时会运用过度曝光的效果。其中有一些让人联想到立体派和达达派的经典作品。当然,每个人看画的感受也可以各异。

  巴赛出生在前苏联。上世纪90年代,由于政治、经济方面的变化,这里的艺术品突然变得异常昂贵。巴赛作画时缺少新帆布,就在使用过的帆布上画。想不到画面叠加产生的效果使他十分喜欢,他开始有意识地反复叠画大致相同的画面,并由此引发了“动态画”的概念。他忽然想起,如果用电脑或电视荧屏来充当画布,定能让自己的画作鲜活而有生命。于是他写了软件将图像生成和变形的过程电子化、自动化。

  从巴赛作品中捕捉的画面可以保存、打印出来,而放在DVD上的作品集则给不用计算机的观众有了欣赏的机会,而且每小时都能提供新的版本。当然,最有特点的还是通过高端计算机连接到高清晰大屏幕,永无休止地动态展现。不过他的网站并不提供真正的动态画作,而是以静止图像为主,配有一些作品产生新图像的录制片段。

  他的作品被认为是艺术构思和计算机工程学的完美结合,频频在世界各地展出,包括多伦多图书馆画廊、纽约计算机艺术博物馆、圣地亚哥电子艺术展;还被用作IEEE计算机图形和应用杂志的封面。凌启渝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