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民生新闻
 第A04版:社会新闻
 第A05版:文娱新闻
 第A06版:特别报道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阳光特奥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深度报道
 第A13版:来信来论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星期天夜光杯·连载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记忆
 第B06版:星期天夜光杯·谈书乐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谈话
 第B08版:星期天夜光杯·音乐舞蹈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地带
 第B10版:星期天夜光杯·民间收藏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东方大律师
 第B12版:星期天夜光杯·百姓纪事
 第B13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B14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B15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6版:星期天夜光杯·军事博览
 第B17版:求职
 第B18版:求职·广告
 第B19版:求职· 教育培训
 第B20版:求职· 外语培训
 第B21版:求职· 教育培训
 第B22版:求职· 教育培训
 第B23版:求职· 教育培训
 第B24版:求职· 培训动态
 第B25版:求职· 外语培训
 第B26版:求职· 培训资讯
 第B27版:求职· 留学·移民
 第B28版:求职· 留学·移民
 第B29版:求职· 培训·移民
 第B30版:求职· 留学动态
 第B31版:求职· 留学·培训
 第B32版:求职·广告
第B01版: 星期天夜光杯
    
本版新闻列表
2007年9月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刘勘:做中国股市的哨兵

徐婉青

  ●大学毕业后刘勘曾做过勘探工作

  ◆ 徐婉青

  股市热了,股评家火了。

  不同于其他评论家,股票评论家的言论对广大股民有相当的参考价值,甚至直接关系到中小散户的下一步投资方向,如果把股市比喻成一场战争,股评家就是这场战争的哨兵。

  每周两次沪深连线,老股民对股评家刘勘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从成功预测股市“熊转牛”,到后来对上证指数跃上2000点、3000点等几个重大整数关口的准确估测,刘勘在业内和股民们心中的地位就如同不断向好的股市——节节攀升。上周,刘勘来到上海,接受了本报的独家专访。

  1 中国股市何去何从

  灵敏的职业嗅觉、镇定的眼神、细致深入的分析、明确的立场,这是股民对刘勘的第一印象。刘勘说,要当好股评家仅凭这些还不够,还要有良知和责任感——股评家的使命就是为市场投资者服务,说白了就是让中小散户挣钱。

  深圳华林证券研究所,不用看,大家就知道来人是副所长刘勘,因为他的脚步声总是急吼吼的。在刘勘的世界里,时间总是不够用的。每天早上7时准时起床后的第一件事,不是刷牙洗脸,而是打开电视收看新闻。除了当天的三大证券报,你能在他的黑色大皮包里找到各个研究所的最新报纸和金融类杂志,这个包,他是随身带的。

  这些年,刘勘的上镜频率不亚于明星赶通告,平均每天都要做几档电视和广播股评节目,还要给一些平面媒体写文章。“我现在已经练就了一脑多用的本事:一只手接电话,另一只手写文章,一边眇一眼股市行情。干我们这行,三天不盯盘就找不到感觉了。”刘勘的声音沙哑,时不时往嘴里扔一粒舒嗓药。左安龙曾在节目中说刘勘因嗓子过度劳累住院休养,看来不假。

  不少人劝刘勘,这么好的行情,凭他的本事,不做股评家,随便拉一支私募基金就能挣个盆满钵满,何必这么辛苦呢?刘勘不予置评。他也曾经矛盾过,不过现在的他看到老百姓挣钱,心里更高兴。

  “去年底,我就在某个论坛上讲,上证指数2007年上5000点没有问题,当时台下一片哗然,连左老师(左安龙)也拍拍我的肩说:‘老刘你可真敢讲啊!’”事实证明,这个预言在今年8月就实现了。殊不知,他在首次提出这个预言时,还曾动过一次火。刘勘跟我们描述了那天的场景:“有几个‘看空派’相当顽固,不经过调研就盲目下结论,这不是在瞎忽悠吗?我心里着急,外加性格本来就直率,我便脱口而出:‘现在这时候,谁再唱空就应该拉出去毙了!’台下倏地鸦雀无声了。”刘勘事后说:“我那天确实有点言重了,但你们想想,如果这是在战场,谎报军情的后果不堪设想!当时的情况,唱空会让多少中小散户错过挣钱的黄金时段!”

  如今,当股指一度跃上5400点高位,刘勘仍坚定不移地长线看多,继续他“砸锅卖铁买银行股”的论调,并高调反驳蓝筹股高市盈率泡沫论,他还大胆预测:2008年奥运会前后,上证综合指数将是“破八千,挑战一万”的行情。有人笑他痴人说梦,经过“5·30”大调整,不少股票至今没有回到前期高点,一些银行股远没有走赢大盘,给了他一个“死多头”的称号;但也有人认为,刘勘的中长线投资理念是研究世界近代经济发展史得来的,很有战略眼光,给了中国股民极大的持股信心。

  中国股市何去何从,刘勘给出了他始终如一的答案:“中国正处于一场空前绝后的资本裂变期,社会资源和财富正在通过资本市场重新进行大配置,信号就是人民币升值,对股票市场而言,这是绝版的大牛市行情,伴随而来的是机会与风险。”

  2

  “输钱不一定是坏事!”

  这个结论,是刘勘在股市摸爬滚打十几年得来的。今年是我国创建证券市场18周年,可以说,刘勘就是伴随着这18年水与火的洗礼成长起来的。上世纪90年代初,他来到深圳开始了全职炒股生涯。“刚开始,钱来得实在是太容易了,我跑短线,每天杀进杀出的量在我交易的那个营业所是数一数二的,后来我索性搞了十几部电脑,雇了几个打字快的小姐帮我下单,我两只眼睛盯牢大盘,一边考虑价格,一边喊证券代码,你想那种搏杀激烈到什么程度啊!”

  可是,1993年到1996年间的盈利,却在几天里化为乌有。“1996年12月16日,这个日子我终身难忘,《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正确认识当前股票市场》的评论员文章,严厉打击了股市中投机炒作的行为,我手里的股票全部跌停,无一幸免。一夜间,我从天堂,跌到了地狱!”朋友们担心,刘勘会因此一蹶不振,毕竟,那笔钱的数目之大足够他舒舒服服地度过下半辈子。“输钱,不一定是坏事!输不起的人能有什么作为?钱本来就是够花就行了,我们这代人什么苦都吃过。我以前,粮食吃不饱,一双解放鞋穿到坏掉,袜子也没有一双,也就这么过来了。”刘勘甚至感谢这段经历,惊涛骇浪,锻炼出了人的平静心态,让他重新审视自己,更冷静地作出判断。

  他向我们透露了自己多年来总结出的一套“人才论”,当下高风险虚拟经济市场最缺的就是复合型人才,要成为这样的人才,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和训练自己,所谓“三个基础”和“两个必备”。“首先必须在国家机关做过相关的调研工作,知道宏观经济的走向,新政策的出台会对市场走向有什么影响;第二,做过大型国有企业的会计,报表怎么看,数据背后的问题都要能够发现;第三,是要有信托、银行、国际投资公司具体项目的工作背景,懂得怎样去考察、论证、决策。”这是刘勘所谓的“三个基础”。而“两个必备”,一是指能通晓所有的技术分析方法,并能根据中国现阶段的股市特点,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技术分析方法;另一点,就是前面提到的经受牛熊交替的考验。

  这些,其实都是刘勘本人亲身经历的浓缩,大学毕业后,刘勘先后在地矿部、工厂、贸易公司工作。1997年,他抛开一切投机心理,进入了国泰君安证券所,从蔡屋围营业部的基层干起,直到成为被股民们称为国泰君安“四大金刚”之一的分析师。他的身份在不停地变化,唯一不变的,是坚持价值投资的原则。

  3

  “流浪”让他珍惜亲情

  走出股市,刘勘是一个和蔼的、充满活力的人。他喜欢运动,不出差的周末早晨,他都会在小区附近的学校里跑上3000米。当初在深圳买房,他首先考虑的便是小区有没有游泳池,因为晚上如果没有应酬,他准会在游泳池里游上两圈。深圳的梧桐山,也是刘勘常去的地方,和圈内的朋友爬上山,一路讲的,除了股票,还是股票。

  刘勘也是一个心软的人,前几年去西北考察,看到一些贫困地区的老头老太用毕生的积蓄买的股票被套牢了,他心里难受,就义务开讲座,教大家怎么看K线图,怎么分析技术指标,怎么把握大势。一年后,刘勘再去西北,那些挣了钱的老太太握着他的手跪倒在地,抹着眼泪向他表示感激。全国各地的“粉丝”就这样多了起来。

  刘勘的同情心源于孩提时代的“流浪”生涯,他的父母是我国遥感科学的专家,同时也都是全国劳动模范,工作要求他们在全国各地跑,把孩子带在身边是不现实的。刘勘从小在亲戚家长大,安徽姨妈家住几年,湖北舅舅家呆几年,再到江苏爷爷家,直到16岁,才和同样寄人篱下的亲妹妹第一次见上了面。“我小时候真算是到处流浪!虽然我知道父母是为事业做出了牺牲,但感情上实在接受不了,所以我发誓,今后即使工作再忙,也绝对不能让我的孩子像我小时候一样。我给女儿取小名‘燕子’,小丫头小时候,我走哪儿,就把她带到哪儿。”

  现在,燕子已经在澳大利亚读完了金融会计专业的研究生课程,因为工作脱不开身,刘勘还没去看过女儿,这个月底,他准备飞去澳洲参加女儿的毕业典礼,为此,他放弃了在某重量级论坛上发言的机会。

  有人对刘勘说,国外生活条件好,就让孩子在那儿发展,做个澳洲人吧!刘勘一口否定:“我让孩子去瑞士读本科、去澳洲读硕士,是为了让她拥有国际化的教育背景和人脉资源,但这并不是说,放着中国人不做,去做‘洋人’。连传媒大亨默多克都要求两个女儿学习汉语了,中国的发展前景全球看好!国外学的东西,还是要带回中国来!”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