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叫“西望长安” 余仁杰 |
在“中国话剧百年”的纪念活动中,半个多世纪以前由老舍先生创作的经典话剧《西望长安》,由葛优主演又重上舞台,受到观众的喜爱。 《西望长安》是老舍先生根据上世纪50年代审干时查出的一个轰动全国的诈骗犯的真实案例创作的。诈骗犯叫李万铭,他造假冒充老党员、革命功臣、抗美援朝英雄……利用某些高级干部和国家机关的官僚主义,以及当时人们对老革命普遍崇敬的心理,凭着会吹及投上所好,行骗屡屡得手,不但混进国家机关,且步步高升,居然还当上中央副部级高官;最后他在西安败露被捕,结果被判处15年徒刑。老舍据此创作了《西望长安》。1956年剧本一发表,全国各地话剧团竞相排演。 但令许多人不解的是:此剧为何名《西望长安》呢?当时笔者正在上高中,还清楚地记得在1957年上半年一期《文艺报》上,看到老舍先生对此所作的解释:有句古诗叫“西望长安不见家”,好事的文人把它改作“西望长安不见佳”;后来“西望长安”就成了“不见佳”的歇后语。李万铭案件是在西安被破获的,西安古称长安,他(即剧中大骗子栗晚成)到了长安(西安)也就“不见佳”了,因此使用“西望长安”作了剧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