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民生新闻
 第A04版:社会新闻
 第A05版:文娱新闻
 第A06版:特别报道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阳光特奥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深度报道
 第A13版:来信来论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星期天夜光杯·连载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记忆
 第B06版:星期天夜光杯·谈书乐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谈话
 第B08版:星期天夜光杯·音乐舞蹈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地带
 第B10版:星期天夜光杯·民间收藏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东方大律师
 第B12版:星期天夜光杯·百姓纪事
 第B13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B14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B15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6版:星期天夜光杯·军事博览
 第B17版:求职
 第B18版:求职·广告
 第B19版:求职· 教育培训
 第B20版:求职· 外语培训
 第B21版:求职· 教育培训
 第B22版:求职· 教育培训
 第B23版:求职· 教育培训
 第B24版:求职· 培训动态
 第B25版:求职· 外语培训
 第B26版:求职· 培训资讯
 第B27版:求职· 留学·移民
 第B28版:求职· 留学·移民
 第B29版:求职· 培训·移民
 第B30版:求职· 留学动态
 第B31版:求职· 留学·培训
 第B32版:求职·广告
  
2007年9月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跨文化交流的意义
——在同一世界如何面对外国人
赵启正


  ——在同一世界如何面对外国人

  赵启正

  这本书是辽宁出版集团给我的“命题作文”,最初的题目是“如何面对外国人”,编辑希望不拘于礼仪范围,以比较广泛的视角,与读者共同品味中外民间交往最常见的话题,并要适合从初中到大学的读者群。具体内容和体例由我决定。我自知力薄,难以圆满完成这个任务,于是推荐了两位能胜任的作者。不巧,这两位作者另有重任在身,加之辽宁出版集团太过执着,最后,我只有勉为其难,硬着头皮应允了下来。

  辽宁出版集团为此成立了专题编辑组。随后,我和编辑组一起逐段、逐页讨论了试写稿,并确定了几条写作原则:不写“论说体”的长篇,采用“话说体”的短文,按话题展开,文字不求华丽,但求平易自然;在选取的事例的表面层之背后,对文化内涵有些许提示;以社会主义荣辱观,来促进精神文明等等。

  我在动笔之后,越写越觉落笔之难。就从称谓看,中国之外的国家皆为外国,而所选的故事总是在某一国,与某些人相遇时发生的。那么,用“外国人”、“西方人”或“亚洲人”、“欧洲人”来叙述,以偏概全就难以避免,可是这几个称谓又不能弃之不用,更何况一国之内各地文化也有着很大差异。  

  不同国家、民族的人的差异,一目了然的是肤色、发色和面容的不同,听觉上,则是语言的不同。世界上有五千多个民族,单是圣经就有2500种语言版本。其实,民族的差异从根本上讲是文化差异,它不是一目了然或“一听了然”的,却时时处处存在着。

  文化差异会造成交流的障碍。可正是文化差异的存在,世界才丰富多彩,才有交流的需求。互相尊重对方的文化,能增进相互理解,使不同的文化互补,使本民族文化得到发展。对于文化差异,如果漫不经心,就会造成误解。如果彼此存在文化歧视,造成冲突就不足为奇了。

  由于卫星电视和互联网的普及,由于大型喷气机的剧增,在同一个地球的65亿人,有了天涯若比邻的感觉,每位地球村村民都有了与外国人交往的机会。基于此,本书

  最后定名为《在同一世界——面对外国人101题》。

  为了写成此书,我请教了许多朋友。他们都有在外国工作或学习的经验,熟谙所在国家的文化习俗。请教较多的有几位:我的弟弟、美国卡尔顿大学客座教授赵启光,中国外文出版局副局长周明伟教授以及曾在美国、欧洲、日本工作和留学的比我年轻得多的朋友们:张洪斌、徐英、刘正荣和王艳等。书中的许多故事是与我的朋友和长期的同事刘永鑫一起经历的,他从日程表、谈话记录和剪报为我提供了许多回忆的线索。

  还得感谢本书的提议者国务院新闻办吴伟副局长和辽宁出版集团俞晓群副总经理,他们领导了从组稿至出版的全过程,漫画家张耀宁和美术家缪惟不厌其烦地听我的唠叨,给予了精心的合作。不言而喻,编辑组的柳青松、张国际、魏运佳老师都卓有贡献。

  我知道基于本人的学力所限和本书主题的广泛性,不妥之处必定在所难免,还衷心期盼读者予以指正。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