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民生新闻
 第A04版:社会新闻
 第A05版:文娱新闻
 第A06版:特别报道
 第A07版:文娱新闻
 第A08版:阳光特奥
 第A10版:体育新闻
 第A11版:体育新闻
 第A12版:深度报道
 第A13版:来信来论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星期天夜光杯·连载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记忆
 第B06版:星期天夜光杯·谈书乐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谈话
 第B08版:星期天夜光杯·音乐舞蹈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地带
 第B10版:星期天夜光杯·民间收藏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东方大律师
 第B12版:星期天夜光杯·百姓纪事
 第B13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B14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B15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6版:星期天夜光杯·军事博览
 第B17版:求职
 第B18版:求职·广告
 第B19版:求职· 教育培训
 第B20版:求职· 外语培训
 第B21版:求职· 教育培训
 第B22版:求职· 教育培训
 第B23版:求职· 教育培训
 第B24版:求职· 培训动态
 第B25版:求职· 外语培训
 第B26版:求职· 培训资讯
 第B27版:求职· 留学·移民
 第B28版:求职· 留学·移民
 第B29版:求职· 培训·移民
 第B30版:求职· 留学动态
 第B31版:求职· 留学·培训
 第B32版:求职·广告
  
2007年9月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燕麦“衣锦还乡”变身燕麦米
首条流水线在沪投产 裸燕麦将在南汇试种
董纯蕾 唐洁


  本报讯(记者 董纯蕾 实习生 唐洁)在西方食品界走红多年的燕麦,原来也有部分中国“血统”。经过科研人员的多年努力,它已圆“衣锦还乡”之梦,并在南汇现代农业园区的中加农业国际合作上海基地“派生”出一种新型主食:燕麦米。

  燕麦米是从加拿大引种的裸燕麦和国产优质粳米的“混血儿”,兼具燕麦的营养价值和粳米的中式口感。记者从市科委获悉,世界上第一条燕麦米流水线已在沪建成投产,裸燕麦今年将在南汇试种。这一市科委立项资助的国际技术转移项目,有意在长三角打造20万吨的燕麦米生产基地。

  裸燕麦营养好

  燕麦的营养价值,世界闻名。1997年,美国食品和药品管理局将燕麦认定为功能保健食品。它富含可降低人体胆固醇的β葡聚糖,有调节血糖血脂、软化血管、降低心脑血管发病率等功效。

  其实,燕麦不完全是舶来品。燕麦分皮燕麦和裸燕麦两种。其中,裸燕麦在谷物中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均居首位,其发源地是中国。

  攻关“吃口”难题

  燕麦的籽粒若是煮成饭,“吃口”不好,因为它外面有一层麸皮,水不容易渗进去,饭很难煮熟。所以,燕麦常以麦片的形式和人们“打交道”。燕麦加工成麦片的过程中需经过高温蒸气和液压处理,其中的部分有效成分——能降血脂的亚油酸会因氧化而遭破坏。

  在加拿大从事了多年燕麦加工技术研究的方毅博士,了解到国内“三高”人群日益扩大的趋势,萌发了燕麦米的创意:把燕麦和大米配成对,直接煮饭。“世界燕麦之父”伯罗斯教授、加中农业科学技术合作主管周坚强博士和方毅等中外专家,从1995年开始为裸燕麦的“返乡”而努力,经过十多年的筛选、重新育种、品种再开发,裸燕麦在吉林白城已拥有5万亩的种植规模,产量达每公顷2500公斤。

  与此同时,一个深加工的产业化平台在上海建成。在高速旋转的机器中,裸燕麦的表皮在一两秒内就被划下几十道痕;远红外光能“赶走”易致食物霉变的生物酶。这样一来,在留住有效成分的同时,也开辟了足够的“进水口”,加工后的燕麦粒和大米粒以1:4的比例混合,燕麦和大米就能同时煮熟了。在多方支持下,年产6000吨的流水线有了,别出心裁的燕麦米问世了。

  直接安家上海

  除了吉林白城以外,黑龙江和西藏等都设立了引种加拿大裸燕麦的基地。这种植物不“挑”土壤——盐碱地、沙地、滩涂都行。在白城的种植经验表明,它能在荒地上生长,经过2到3年的种植后,还能改善土壤肥力。南汇今年也将辟两块地引种这个品种;将来,它还有可能在崇明“落户”。 评论 0709091020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