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质取胜 拒绝粗野 陆晓禾 |
◆ 陆晓禾 前不久看了国外媒体有关“中国制造”的报道,感觉很不好受。先是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要人们“扔掉中国牙膏”。作为中国人,感觉很没面子。然后是延续几月的宠物死亡事件的跟踪报道,包括科研机构如何一步步查出致死毒物及其化学分子结构的过程,很为当事中国公司的行为感到羞愧。紧接着,又是香港商人张树鸿自杀身亡,其公司96.7万件玩具因油漆金属铅超标被召回,损失高达3000多万美元,而幕后的真正违法者则在事件败露后逃逸。 俗话说,“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 “中国制造”总体并没这么糟。商务部部长薄熙来说,29年来,中国产品出口保持年均17%的高速增长,这本身说明了中国出口产品质量是经受住了世界消费者的实际检验。实际上,据统计,2004年到2007年上半年,中国出口到美国、欧盟、日本食品的合格率都在99%以上。所以许多人包括一些美国人也认为,最近“中国制造”备受指责,不排除贸易保护主义的原因。 不过“老鼠屎”的存在还是客观的。重要的不是强调“一锅汤”如何好,而是要解决“老鼠屎”的问题,不让它影响“一锅汤”。所以我国政府强调“以质取胜”,目前成立了以吴仪副总理为组长的国务院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领导小组,积极进行专项整治,提出达到12个100%的目标,也就是要认真解决这1%的老鼠屎问题。 以上述三事件为例。引起中国牙膏被召回的二甘醇,作为甘油或山梨醇的替代品,对膏体起保湿成型功效,少量使用比较安全。十年前,由于二甘醇与甘油价格相差50%之多,因此被国内很多牙膏企业所采用,但由于现在两种原料价格相差很小, 国内大型企业基本都不再使用,只有一些小企业还在用,仅为了寻求几分钱的利润空间。所以在牙膏问题上的这1%,反映了我们未随行业实践和国际标准俱进的问题。而有毒宠物食品事件问题就更清楚了。在美国菜单公司宠物食品用谷朊粉抽样中发现的污染物,是常用于塑料制品的三聚氰胺,动物食后会导致肾衰竭,江苏徐州安营生物技术开发公司和山东滨州富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因其出口的植物蛋白粉中蛋白含量达不到合同要求,遂违规添加了三聚氰胺,并以非检品名义报关出口,有意逃避检疫机构的检验和监管。值得注意的是,这两家企业还是地方的“明星企业”、“诚实守信企业”、“重合同守信用”、“质量管理先进企业”。而玩具案子中那个东莞众鑫色粉厂,乘人断货之危,提供假无铅色粉及其证书,结果害了有10多年良好记录的香港商人张树鸿和他的利达玩具公司。由这些事件来看,这1%问题显然有两种:一是政府规范管理方面的问题,产业标准滞后;二是企业的技术能力不够,不是靠科技更新降低成本, 而是靠弄虚作假降低成本,反映了这些企业主的伦理品质的问题。因此也可以说,这1%是国内问题的溢出。 所以中国政府正在国内开展专项整治产品品质和食品安全的行动,强调“两个链条”、“一个体系”、“一个网络”。按薄部长的解释:“‘两个链条’即工业品从设计、原料、加工、直至销售的监管链条,农产品从地头到市场再到餐桌的监管链条;‘一个体系’是质量追溯和责任追究的体系;‘一个网络’是覆盖全社会的监管网络。这些措施务实、科学,而且周密,编织了产品质量安全的天罗地网。”因此,我们可以期望,政府将会借这次“中国制造”事件,作为加强监管和整治我国产品、服务和工程质量安全的契机,使出口产品中的1%难逃天罗地网。但是,这样的网,只是企业和个人提高产品质量的外部制约条件。我们知道,有的人会“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因此,真正的产品质量安全的防线是企业、生意人自己的道德底线。否则政府就会像救火队一样,此起彼伏,忙着到处去扑火和补漏洞。 以质取胜,最根本的还是要靠人的品质取胜。做企业做商品如做人。人无廉耻不讲诚信,其企业其产品又如何能胜?即便获得再多的虚假称号,最终也难逃身败名裂的下场。而企业要做大做强,必须拒绝粗野。粗即粗劣,粗制滥造,以次充好,弄虚作假;野即野蛮,唯利是图,不择手段,无视文明商业准则,逃避、僭越法规。拒绝粗野不仅企业有责任,政府、公民也有责任。政府,前面提到,要加强整治和监管,使粗野难逃天罗地网。公民,应远离粗野,许多伪劣产品之有市场,例如假烟假酒,与一些公民贪图便宜买假信假有关,因此公民对粗野应不买不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