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新都会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法治视窗
 第A11版:读者之声
 第A12版:广告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2007·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特别报道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美丽足球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广告
 第A22版:文娱新闻
 第A23版:文娱新闻
 第A24版:文娱新闻
 第B01版:财经周刊
 第B02版:财经周刊·金融投资
 第B03版:财经周刊·理财广角
 第B04版:财经周刊·彩票看点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康健园
 第B10版:康健园·养生
 第B11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12版:康健园·康复
 第B13版:教育周刊
 第B14版:教育周刊·早教沙龙
 第B15版:教育周刊 · 升学指导
 第B16版:教育周刊 · 光荣册
 第B17版:中秋特刊
 第B18版:中秋特刊
 第B19版:中秋特刊
 第B20版:中秋特刊
 第B22版:中秋特刊
 第B23版:中秋特刊
 第B24版:中秋特刊
    
2007年9月1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洋月饼更好吃?
消费者感觉“新奇” 也认为“噱头太足”
金志刚 庄从周


  

  中秋月饼无疑是块“肥肉”,就连很多洋品牌也纷纷来抢占这个市场,有市场人士玩笑说:“凡是跟吃的喝的有关系的在沪国外品牌,几乎都推出了自己的洋月饼。”记者在各大商场调查,发现消费者在赞赏洋月饼“出新、出奇”的同时,也有不少消费者反感一些洋月饼包装太过花哨、价格过于昂贵。

  进入“饼”家必争之地 

  有市场人士指出,月饼市场之所以成为中外“饼”家必争之地,一是月饼的利润空间很大,二是月饼作为中秋礼品,销售量惊人。国外品牌意识到这两点,没有理由不杀入这个市场。哈根达斯等品牌早在前几年就已经推出自己的洋月饼,而今年的月饼市场上,洋月饼更是“遍地开花”,几乎比较著名的饮食品牌都有月饼,如星巴克、宜芝多、BreadTalk(面包新语)、雀巢等等,品牌和品种之多,大有与国内传统月饼一争高低的架势。

  新奇馅料吸引买家 

  洋月饼从自己身上借了著名品牌的东风,又借了中国传统佳节中秋的文化氛围,同时在月饼馅料、包装形式上推陈出新,的确吸引了一部分消费者的眼光。洋月饼除了有中国传统口味的月饼外,也推出了自己的新奇品种,往往更能吸引想尝鲜的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人的注意。

  如宜芝多(ichido)推出的月饼礼盒小巧精致,诸如炭烤咖啡、红酒提子、黑加仑蓝莓、巧克力烧果子、雪茄条的馅料也与传统中国月饼大相径庭。而星巴克则大举“咖啡风味”,拿铁芝士黑加仑、摩卡养生芝士等品种,几乎“颠覆”了中国月饼的馅料传统。

  高价礼盒华而不实  

  外国的月饼是不是比中国甜?尝过的人也各有各的说法,但外国月饼总体上比中国月饼贵,却是不争的事实。在采访中,不少消费者反映,如果不是用来送人,自己是不会去买洋月饼尝鲜的。

  本报记者 金志刚     

  实 习 生 庄从周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