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新都会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法治视窗
 第A11版:读者之声
 第A12版:广告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2007·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特别报道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美丽足球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广告
 第A22版:文娱新闻
 第A23版:文娱新闻
 第A24版:文娱新闻
 第B01版:财经周刊
 第B02版:财经周刊·金融投资
 第B03版:财经周刊·理财广角
 第B04版:财经周刊·彩票看点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康健园
 第B10版:康健园·养生
 第B11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12版:康健园·康复
 第B13版:教育周刊
 第B14版:教育周刊·早教沙龙
 第B15版:教育周刊 · 升学指导
 第B16版:教育周刊 · 光荣册
 第B17版:中秋特刊
 第B18版:中秋特刊
 第B19版:中秋特刊
 第B20版:中秋特刊
 第B22版:中秋特刊
 第B23版:中秋特刊
 第B24版:中秋特刊
    
2007年9月1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 秋 故 事


  【当年的包谷香】

  连续几个晚上,我都会做同一个梦。我梦见,中秋节晚上,我坐在家乡院子里的洋槐树下吃包谷。我忽然想起,原来已经有很多年没在家乡过中秋了。

  在我小的时候,家里很拮据,没多余的钱去买月饼。母亲只好到地里找上几个大大的包谷,煮给我和弟弟吃,算是过一下中秋吧。那时我是很幸福的,包谷很香很润;风吹过的时候,槐叶悠然飘下;天空很明静,浅蓝色的,干干净净的;月亮呢,就不远不近地挂在院子的当空,淡淡的白色,月亮的轮廓是有些模糊的,边上有时会飞来一丝云,像纱似的……

  吃包谷的时候,弟弟不时咯咯地笑,我则闭上眼睛,有一搭没一搭地说话。包谷的香气不时溜进鼻孔。这种香味与槐花的有很大不同,可是它会让我想起春天的槐花,也许因为它们都一样的沁人心脾吧。

  每年的春天,乡下的槐花都会开得很灿烂,一串一串的,满院都飘着那种沁人的香气。我想在毕业前,再回去看一次,可惜当时在找工作,身上的口袋已经空空如也。

  现在,快要到中秋了,我想是不能够回去过节了:工作很重要,肚子很快又会饿的!

  像我这种年轻人很多,刚毕业、年轻,抱着那么一点理想。但事实上坚持理想确实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今年的这个时候,家乡的槐叶又该落了吧,包谷也长得饱满了吧……yuxiang(上海)  

  【中秋打火把】

  从前,在我们老家皖东农村过中秋,同其它地区比较起来,既有相同,又有不同。

  相同的是那天晚饭后,全家都围坐在一起,边赏月,边分食月饼。不同的是全村青少年在吃过晚饭、月饼后,便自动集合起来,成群结队地外出打火把。这才是我们那里过中秋的高潮。至于为何要在这天打火把,据传与元朝末年汉族民众相约在这天“杀鞑子”有关。后来就演变成为中秋节的一种欢乐、喜庆的活动。

  为准备这天的火把,孩子们早在盛夏季节就顶着烈日,手持镰刀,肩挎绳索,到田野间采集一种叫做“老鹳草”的野生植物,晒干后扎成一支支有胳膊那么粗、一二米长的火把。孩子们干这种事情都十分积极,从来不需要大人们的吩咐。

  我们燃起火把出发后,起先是在本村周围转悠,没多久,相邻几个村的火把队伍便会渐渐地集结起来,形成一字长蛇阵,沿着蜿蜒的乡间小道行进。在夜幕中远远望去,那好似一条长长的火龙在游动,煞是好看。在火把队伍中,最吸引人们目光的就算甩火球了。火球是用铅丝和耐燃草料扎成的,大体有一般书包那么大,点燃后,走在队伍的最前头,像跳红绸舞那样在空中上下、左右、前后翻滚,光彩夺目,好玩极了。待所有火把、火球都燃烧完了,已是月到中天,人们尽兴而归。

  如今我们在上海过中秋的主要内容,也就是吃吃月饼,早年在故乡过中秋打火把的欢乐气氛,已经久违了。陈一诚(上海)      

  【上海月饼婚宴增色】

  每逢中秋节,我总要寄上两盒杏花楼月饼,给北大荒的朋友送上祝福。上海月饼连接着多年的深情厚谊,还包含一段给大刘婚礼增添喜庆色彩的故事呢。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在上山下乡大潮中,我来到黑龙江军垦农场。我一介书生气什么也不懂,憨厚朴实的大刘把我当作亲兄弟一般,手把手教我农活。他家做了好吃的,他总会给我留一份。冷了,送来狍子皮给我御寒;热了,送上自制饮料让我解暑。农闲时陪我上山打猎。虽然我远离家乡和亲人,却从没有孤独感。

  有一年我没回上海探亲,父亲念叨我,在中秋节给我寄来两盒杏花楼月饼。大刘的婚礼恰好也定在八月十五举办。那天大刘一家临时打通了与邻家的篱笆,八大桌宴席都摆在院子里。我被列为主嘉宾,和新郎新娘同在一桌。生平第一次参加婚礼,又受此礼遇,真让我受宠若惊。送什么贺礼呢?对了,让大刘夫妇新婚之夜品尝一下上海月饼!当我捧上月饼给刘大妈时,老人家见杏花楼月饼盒上嫦娥奔月的精美图案时爱不释手,乐得合不拢嘴。入座的宾客也站起来,好奇地盯着月饼不放。一些性急的更是上前“抢”盒子,以先睹为快。刘大爷连忙亮起大嗓门:“小李子送来的礼物,看来在座各位都喜欢。俺看这么办吧,今晚酒席再增加一道点心——上海月饼。老少无欺,人人有一份。大家说咋样?”众人使劲鼓起掌来,喝采声此起彼伏。

  婚礼仪式后,菜上来了,大家边吃边唠兴致极高。一只月饼分成四份的盘子端了上来,差不多每人都能分到一块。这时大伙边赏月边吃月饼边与新郎倌碰杯,婚宴进入了高潮。“这月饼真好吃!”“上海月饼太棒了!”“啥时给咱也捎一盒来?”众人七嘴八舌冲我而来,你一杯我一盅非和我干一口不可。我已招架不住北方人粗犷的性格和豪爽的热情,幸亏刘大爷赶来“解围”,才不至于失态。礼轻情义重,两盒月饼把我和乡亲的距离又拉近了,这是我意想不到的。

  十年后,我回上海,中秋给大刘寄月饼已成了我思念第二故乡的寄托,这样延续了二十多年。 李小龙(上海)  

  【中秋提灯笼】

     广东、广西中秋燃灯之俗仅次于元宵灯节。我家就在岭南,记得小时候过中秋,除了有月饼以及柚子、龙眼、柿子、杨桃、葡萄等应节水果可大饱口福,还有手提的各种小灯笼。一家人团团圆圆吃过晚饭后,就提了新灯,跑到巷口,跟小朋友们斗灯比美。

  起初都是纸制的风琴式灯笼,上面绘嫦娥、玉兔、桂树之类,点枝小蜡烛,烛光融融,倒也有几分流光溢彩的味道。但明火对于小朋友来说实在危险,我记忆中还真有一次把灯笼烧着了,所以大人们都要在一旁看着。

  后来有了装电池灯泡的塑胶灯笼,造型也更多样。小兔子灯最常见,还有飞机、飞船、机器人……价格贵许多。小时候总闹着要最炫最贵的灯,好去向小伙伴炫耀。其实那些灯质量一般,常常没到中秋就玩坏了,于是又缠着大人买新的。小孩子,不懂事啊!

  10岁后开始不屑于这“小玩意儿”了。且中秋每每在开学之后,哪有玩耍的时间?有时亲戚送了灯,不过是挂在屋里应景罢了。

  高三学习压力特别大,大家反倒找机会玩,藉以舒缓压力。中秋节,下了晚自习,我们在校园里办了个灯会。我们特地买来“古董”纸折灯笼,一串串挂在树间,有的还做个灯谜或DIY一些图案,还有人在灯笼上写心愿……天清如水,月明如镜,真正令人怀念的,却是那时的青春与对未来的无限憧憬。

  现在上海工作,已多年没在老家过中秋了。不知这会儿家乡的小朋友还提上小灯笼在街头嬉戏么?huangxingying(上海)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