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新都会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法治视窗
 第A11版:读者之声
 第A12版:广告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2007·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特别报道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美丽足球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广告
 第A22版:文娱新闻
 第A23版:文娱新闻
 第A24版:文娱新闻
 第B01版:财经周刊
 第B02版:财经周刊·金融投资
 第B03版:财经周刊·理财广角
 第B04版:财经周刊·彩票看点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康健园
 第B10版:康健园·养生
 第B11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12版:康健园·康复
 第B13版:教育周刊
 第B14版:教育周刊·早教沙龙
 第B15版:教育周刊 · 升学指导
 第B16版:教育周刊 · 光荣册
 第B17版:中秋特刊
 第B18版:中秋特刊
 第B19版:中秋特刊
 第B20版:中秋特刊
 第B22版:中秋特刊
 第B23版:中秋特刊
 第B24版:中秋特刊
    
2007年9月1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远离过劳 亲近健康


  缓解“疲劳”才是解决“过劳”问题的根本之道。

  1. 适当休息或做些放松动作。在轻微的“生理疲劳”状态时,两者都可达到疲劳消除的目的。

  2. 合理安排时间。在工作的间歇穿插休息,是消除疲劳、防止疲劳进一步积累的绝好手段。

  3. 保证睡眠。睡眠是机体进行生活、工作、运动的支柱和动力。正常、规律的作息能使身体的各功能协调和谐。

  4. 饮食与保健。膳食的平衡保证了身体系统的运转正常。适量服用一些保健品,补充必要的营养元素也是有益的。

  5. 沐浴、按摩、音乐等手段也有助于消除疲劳。

  另外,良好的心理调适,保持乐观愉悦的心情是对抗“过劳”的至上法宝。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