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开始 “租房热”升温 唐洁 董纯蕾 |
|
教育部4年下达3道“禁租令”,可是—— 大学生校外租房有苦难言 学校地处偏远,实习单位又在市中心;为上一天课,长途奔波于郊区和市区之间……一些大学生选择校外租房实在是出于无奈。 课程安排不尴不尬 选择在大四时放弃学校廉价的宿舍和方便的生活环境,而和同学合租,某大学新闻专业的学生小西有自己的难处。由于学校规定该专业大四学生需去媒体实习,可是他们的校区在嘉定,宿舍自然也在嘉定,那里几乎没有实习单位可找。如果在市区找实习单位,暂不论每天往返的车费成倍增加,还要浪费大把大把的时间。而且,学校给他们安排的课程中,一周有一天在嘉定校区上课,一天在市区本部上课,本部有班车直达嘉定校区。这样算来,还是在本部附近租个房子比较合适。 据小西说,他所在的班级中,几乎所有的外地学生和住在郊区的同学都选择了找同学合租房子或者自己租房子。只有少数打算考研的同学还“驻扎”在嘉定校区,安心备考。 租房新手问题不断 头次在外租房的小蕾一入住,就碰到了一大堆的问题。住进去的第二天,她和室友就不小心把防盗门的钥匙弄断在锁里面,找来锁匠拆锁后才发现,这个锁本身就有问题,要换套锁得花300元。谁知,中介则推卸责任,不肯付这笔钱。无奈的小蕾和室友只好请锁匠照着断掉的钥匙配了两把钥匙,凑合着先用起来。问题还不止这一个,中介本来允诺在8月底把入住前就有点问题的煤气灶修好,但直到现在也没有兑现。还没开学,他们已经“一个头两个大”了。 记者采访的所有学生,大都表示住在学校宿舍更安全,更省心。“但面对实际困难,我们也没办法。”他们虽然明知教育部有“禁租令”,“但现在在校学生都允许结婚生子,为什么不能在外租房子呢?”小马同学有自己的理由:“住在校外能提前接触社会,有助于积累经验。” 实习生 唐洁 本报记者 董纯蕾 相关链接 2004年,教育部规定,“原则上不允许学生自行在校外租房居住”; 2005年,教育部规定:“需在校外租房的学生,学校也要制定切实措施,加强教育管理”。 2007年,教育部新规定,原则上不允许学生自行在校外租房居住。对特殊原因在校外租房的学生,教育部要求各地高校履行相关备案手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