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新都会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法治视窗
 第A11版:读者之声
 第A12版:广告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2007·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特别报道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美丽足球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广告
 第A22版:文娱新闻
 第A23版:文娱新闻
 第A24版:文娱新闻
 第B01版:财经周刊
 第B02版:财经周刊·金融投资
 第B03版:财经周刊·理财广角
 第B04版:财经周刊·彩票看点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康健园
 第B10版:康健园·养生
 第B11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12版:康健园·康复
 第B13版:教育周刊
 第B14版:教育周刊·早教沙龙
 第B15版:教育周刊 · 升学指导
 第B16版:教育周刊 · 光荣册
 第B17版:中秋特刊
 第B18版:中秋特刊
 第B19版:中秋特刊
 第B20版:中秋特刊
 第B22版:中秋特刊
 第B23版:中秋特刊
 第B24版:中秋特刊
  
2007年9月1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每周至少一人,途径各不相同。民间“宣奥族”日益增多——
他们“以奥运的名义”途经上海

乐梦融

  ■ 八月十三日,湖北男子程彦华用轮胎沿长江从重庆漂流至上海 杨建正 摄

  坐着轮胎沿长江漂流来沪,骑着三轮车留着“奥运”头到上海,举着旗帜徒步经沪……距离奥运会开幕不到一年,越来越多的人用各种方式“行走”中国,途经上海,并不约而同地打出“宣传奥运”的口号。昨天,上海市体育总会向本报记者透露,今年以来他们每周至少要接待1个这样的人。

  特征鲜明印象深

  民间的“奥运宣传者”实在多不胜数,上海市体育总会的工作人员记不清他们的姓名,但提到个人特点,让人想忘记都难。秘书处工作人员周先生说,“阿贝哥”踏进门,一副打扮把在座所有人都镇住了。小伙子看上去有些疲劳,三言两语也难说清自己的目的,只是秀了下自己的奥运头型和文身,反复说自己为了宣传奥运。

  大多数“宣奥族”的热情出自内心,工作人员表示,他们让人感动。

  一路盖章到北京

  为了证明自己的“奥运宣传事业”,请权威部门盖章是少不了的。来盖章的人大都很“牛气”,有人以奥运的名义,进门就称要找局长,声称有大事相告,不愿与底下接待的人说明。也有的一家一家办公室敲门,一定要找负责人敲章。

  虽然只为小小的一枚图章印,“宣奥族”们还是将它看作到过某地的权威证明,如能一路上盖章盖到北京,意义非凡。

  从以往的盖章纪录看,有些人无法争取到体育部门的盖章,也会去邮局盖邮戳;有些人居然还盖到了县级文化局、残联、宣传处或其他部门的图章,花样百出。

  据悉,“宣奥族”中少见上海人,多是从外地出发途经上海,目的地都是北京。“行走”途径多为自行车、机动车。开车来的多数会将轿车打扮得“弹眼落睛”;自行车后面也会挂一面小旗子;还有一位单腿残疾的中年人,立志推轮椅上北京。每个人衣服上、身体上的显著位置都会有奥运标志。

  保持平常心看待

  记者从上海市体育局行政审批处获悉,作为官方机构,他们不可能为这些以个人名义出行的“宣奥族”加盖公章,而这个任务就落到了市体育总会的肩上,社会团体才能出具相关证明。

  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顾骏认为,普通公民以自己个性化的方式,参与到迎奥运的活动中,是社会开放进步的标志。随着社会自由度加大,今后类似人群的数量还会增加。只要不违反法律规定,“宣奥族”中多少人是作秀,多少人是真心,大家不必太在意,保持平常心即可。   本报记者 乐梦融

  评论 0709101070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