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所有贫困家庭的子女都能上学,真正享有受教育的平等权利 总理与免费师范生谈“穷人教育学” 新华社 |
9日上午9时许,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国务委员陈至立专程来到北京师范大学,看望刚刚入学的免费师范生,在英东学术会堂,与几百名学生和老师进行座谈。 温总理首先说:“目前,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已在全国六所师范大学试点。实施这一制度,就是要在全社会真正形成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让教育真正成为最受尊重的事业,鼓励更多的优秀青年终身做教育工作者。 师范教育可以兴邦 来自新疆的刘珍一同学告诉总理,“我们那里缺少优秀教师。我学成后,一定会回到家乡,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做贡献。” 听到她的话,温总理点了点头说:“你的话很朴实。大家都希望我们的国家早日实现现代化,在世界上受到尊重。这靠什么?靠发达的经济、先进的科技、充分的民主、完善的法制、高尚的道德和高水平的国民素质,其中最根本的是国民素质。师范院校肩负培养和提高国民素质的重大责任。国家兴衰在于教育,教育好坏在于教师。从这一点来说,师范教育可以兴邦。” 学校大门向人人敞开 来自陕西华县的潘斐同学告诉总理,村子里许多孩子本该上学,却辍学外出打工,自己对此十分担心。 听到这里,总理放下手中的笔说:“我以前讲过穷人的经济学,今天讲讲穷人的教育学。我们的国家太大,尽管这些年经济社会发展很快,但发展很不平衡,很多地方特别是农村还很困难。因此,我们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努力使教育体现出最大的社会公平,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圆上学梦。”总理讲述了他在基层看到的贫困家庭孩子渴望上学的情景,深情地说:“无论是做教师,还是做人,都应该有一颗同情心、一颗爱心。同情和爱心是道德的基础。希望我们的学生懂得农民的甘苦,把他们记在心里;希望教育部门、学校和老师更多地关注贫困家庭和孩子。学校的大门是向人人开的。让所有贫困家庭的子女都能上学,真正享有受教育的平等权利,这就是穷人教育学。” 师大学生要“兼善天下” 从北师大毕业近50年、从未离开过讲台的王炳照老师介绍说,北师大建校105年来,为全国特别是基层和贫困地区培养了大量的优秀教师。他建议,师范教育要办出特色,培养出更多的优秀教师。温总理听后表示,实施免费师范生制度,目前是试点阶段,今后会在实践中进一步加以完善。他说:“师范大学和一般大学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一是师范大学学习的综合性更强。一般大学的学生学习重点在于知识本身的研究,为学问而学;而师范大学的学生学习还包括知识关系的研究,为教育而学。一般大学的学生可以‘独善其身’,而师范大学的学生则要‘兼善天下’。二是师范大学造就的应是堪称人师的教育家,要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因此,对师范生的道德要求就更高。教育,不仅要言教,还要身教;不仅要立己,还要立人。为此,师范教育必须贯彻教学和科研相结合,学知识、教书、做人相结合。” 新华社记者 邹声文 (据新华社北京9月9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