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新都会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法治视窗
 第A11版:读者之声
 第A12版:广告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2007·亚太经合组织会议特别报道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美丽足球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广告
 第A22版:文娱新闻
 第A23版:文娱新闻
 第A24版:文娱新闻
 第B01版:财经周刊
 第B02版:财经周刊·金融投资
 第B03版:财经周刊·理财广角
 第B04版:财经周刊·彩票看点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康健园
 第B10版:康健园·养生
 第B11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12版:康健园·康复
 第B13版:教育周刊
 第B14版:教育周刊·早教沙龙
 第B15版:教育周刊 · 升学指导
 第B16版:教育周刊 · 光荣册
 第B17版:中秋特刊
 第B18版:中秋特刊
 第B19版:中秋特刊
 第B20版:中秋特刊
 第B22版:中秋特刊
 第B23版:中秋特刊
 第B24版:中秋特刊
  
2007年9月1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收视神话:全国重播40多次
——《亮剑》塑造新英雄形象赢得全国观众的喜爱
俞亮鑫

  ■ 《亮剑》女主演童蕾图TP

  由上影集团、东上海国际文化影视公司和北京海润影视、沈阳军区政治部电视艺术中心共同拍摄的《亮剑》获得了“五个一工程”特等奖。记者为此采访了两个上海的拍摄单位,请他们讲述了上海参与拍摄这部轰动全国的荧屏力作的成功经验。

  领导重视 促成合作  

  《亮剑》制片人吕超说,上海在2001年拍摄获奖电视剧《忠诚》时,就关注都梁的这部小说,上海市的有关领导亲自看了小说。由于小说的版权已被海润买断,在市委宣传部的关心下,促成了上影和北京海润的合作,后来又有东上海和沈阳军区加盟。《亮剑》的成功首先得益于上海领导对创作的关注。当时军旅题材比较少,《亮剑》又是一部男人戏,没有儿女情长,怕收视不好。但有关领导认为,上海的作品不能只有儿女情长、婆婆妈妈,更要有英雄主义的大气之作,这促成了上海参与拍摄《亮剑》,这是上影集团成立后的第一部电视剧。

  上海投资 占了一半  

  在有关领导支持下,上海的两家国有影视机构和北京的民营公司海润进行了合作,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也对拍摄《亮剑》进行了资助,上海的投资占了剧组的50%。去年,《亮剑》在上海评为“文艺精品”,剧组得到了100万元的重奖,极大地鼓舞了主创人员。

  创作团队 来自各地  

  《亮剑》的创作团队来自各地,编剧都梁和江奇涛分别来自北京和南京军区,导演张前、陈健来自广东,男主角李幼斌来自东北,剧中的何政军和两位女主演童蕾、孙俪都是上海演员。沈阳军区还调动了部队协拍。《亮剑》2005年在央视一套播出后,创下了11%的全年最高收视率,观众多达2亿。去年《亮剑》在各地重播,多达40次以上。

  高级将领 真情实感  

  东上海影视公司影视总监胡志明说,拍摄《亮剑》体现了上海勇于突破的创新精神。因为,写李云龙这一我军高级将领形象是一大突破,以往影视作品凡写我军高级将领者大多是“高、大、全”。李云龙农民出身,打仗勇猛,敢爱敢恨,言行粗鲁。他能在雨中深情地一夜求婚;他会冒着妻子被日军残害的危险命令对敌开炮;他会“抢占”自己心爱的战利品……总之,他是个有缺点的英雄。播出后,观众被李云龙的真情实感所打动了,“亮剑”精神也成了许多企业的精神。另外,当时有人认为此剧缺少“女人戏”会影响收视率,因为荧屏前的观众更多的是女性,但播出引起的高收视率证明,只要故事精彩,观众不论男女,都喜欢看充满英雄主义的大气之作,它打破了“男人戏”没人看的神话。

  首席记者 俞亮鑫  评论 07091012201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