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论语】 “穷人教育学”是一种责任 青山 |
日前,温家宝总理专程来到北京师范大学,看望刚刚入学的免费师范生,与几百名学生和老师座谈。温总理给大家讲起了“穷人的教育学”,号召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努力使教育体现出最大的社会公平,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圆上学梦。 “穷人教育学”,在当今“贵族教育”、“精英教育”的语境下,是一个久违的词语。回望中国教育史,“穷人教育学”的思想,可以追溯到孔子所处的时代。孔圣人的学生中,既有家境殷实的子贡,也有贫穷的颜回。“有教无类”,意味着穷人与富人都应接受教育。在上个世纪20年代初,我国献身乡村平民教育的晏阳初先生,用了近30年时间,以免费教育的方式,帮助一大批穷人摆脱了“愚、贫、弱、私”。新中国成立以来,《义务教育法》的实施,让更多的寒门子弟走进了课堂。面向大众的教育,改变了许多贫困学子及其家庭的命运。 可以说,在中国,不懂得穷人、不懂得农民,也不会懂得中国的教育。今天,温总理提出“穷人教育学”,为新时期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应当看到,最近几年,尽管我国教育事业得到了空前发展,但发展还不平衡,上不起学的“穷孩子”还不少,不少家庭陷入了“读书致贫”的窘境,无奈中有些悲凉的“读书无用论”也开始泛起,“教育改变命运”的美景离穷人似乎渐行渐远。“让所有贫困家庭的子女都能上学,真正享有受教育的平等权利”——总理的话掷地有声,为我国教育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 “穷人教育学”,不仅是一种教育理念,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这责任在政府,最近有消息说,国家启动了助学体系,今后每年投入500亿元,有2000万学生将受益。这责任也在我们未来的教育者身上,如果他们读懂了“穷人教育学”,今天是国家免费的师范生,明天就会成长为优秀的教育工作者。这责任也在教育相关部门,因为“穷人教育学”的概念里,没有乱收费,没有教育腐败,而多的只是公共使命的担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