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兴红:石头做出“山珍海味” 周铭鲁 姜燕 王瑜明 |
| ||
| ||
| ||
|
陈兴红,50岁,爱石成痴。他把家里堆满的各种奇石“点石成菜”,摆出一席让人垂涎欲滴的石头宴。 本报记者 周铭鲁 摄 本报记者 姜燕 见习记者 王瑜明 文 说陈兴红是烹饪高手,一点不为过。奇的是,他能用两种材料做菜,一种是食材,一种是石材。去他家的客人除了享受他用食材做的大餐外,还可以一饱“石头宴”的眼福。 石头做出153道“菜” 一进陈家门,只见桌上摆着蛋糕、柿饼、琥珀核桃、小炒和米饭,看了让人胃口大开。“忙到现在,刚准备吃饭。”陈兴红笑着说,但凑近一看,再用手一摸,才发现盘中碗中诱人的食物竟然都是硬邦邦的石头。 “这只是开胃菜,真正的佳肴在卧室。”陈兴红笑眯眯地打开卧室门,顿时看得人眼花缭乱。 为了多些空间展示“厨艺”,他把床上的席梦思搬下来铺在地上,大大小小153道菜,桂花肉、糖醋排骨、海参、黑木耳、银耳红枣羹……放在盘中的白萝卜像被切掉了一段,露出白色的切面。“我最喜欢这盘白斩鸡。”陈兴红拿起盘子,眯起眼睛,满足地欣赏,“除了有鸡,还有心、胗、肝。”这些石头食物,从“食材”到葱姜蒜等配料,甚至连海参底下撒的胡椒粉,都是未经人工雕琢的各色石头。 “沙发上休息一下吧。”陈兴红招呼道,沙发前的茶几上放着果盆,里面放着瓜子、花生、巧克力豆等小零食,“这也是石头。”陈兴红笑着提醒。 妻子曾把石头当垃圾丢 “阿拉老婆一开始反对得厉害。”陈兴红笑着说,“你听说过的收藏者遇到的事,我都遇到过。”最初,他捡回来的石头被妻子当成垃圾丢到门外,两人争吵不断。不过,时间长了,妻子对他这块“疯狂的石头”无可奈何,只能听之任之。陈兴红为了弥补对妻子的歉意,在家时包揽下所有家务,买汏烧一个人干。 上世纪80年代,陈兴红在宾馆工作,每次厨师做了新菜,总拿去让他尝鲜,久而久之,他积累了不少菜谱。15年前,一个偶然机会,陈兴红在江阴路花鸟市场觅到了一块奇特的化石,形状类似三个蚌壳紧扣,他脑中灵光一闪,想到了“清炒河蚌”。回到家,陈兴红拿出石头存货,拼拼凑凑,果然就是一道“菜”。 之后,陈兴红一发不可收拾地搞起了石头“烹饪”,听说内蒙古地区有不少奇石,他开始了每年两三次去内蒙古牧民家买石头的淘宝之旅。 历时两月整理出“石头宴” 陈兴红把从沙漠里找回的石头,打包放在自己一室一厅的房子里,“宝贝陪了我那么多年,藏在家里太可惜了,应该让更多的人看到。”几个月前,陈兴红和侄女陈旎决定整理石头。 “你们看到的是成品,无法想象整理的过程。”陈兴红指着一小碟“龙井”,又从柜子里拿出一大瓶形状各异的绿色小石头,“从100斤小石头里拣出一瓶,又从这瓶中挑出品相最好的一碟”。 千挑万选准备完所有的“食材”,陈兴红开始“炒菜”,“烧个菜容易,拼个菜难啊”。凭借自己多年的积累,陈兴红用水晶“烤”了块俄罗斯烤饼、用盘丝玛瑙“熬”出了银耳莲子羹、用化石“炒”了一盘螺蛳,火山岩则用来“煎”鱼…… 下一步,陈兴红计划找一位名厨,对“菜”的装盆、造型、颜色搭配等作进一步加工,再为这些“菜”取些别致的菜名。“我想把石头宴摆到世博会上去,让世界各地的人看看中国的饮食文化和石头艺术。”陈兴红信心十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