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碗瓢勺“协奏曲” 习慧泽 |
◆ 习慧泽 锅碗瓢勺寻常事,但免不了牙齿也要和舌头磕碰,以咱家而言,太太几乎无肉不下饭,不过嗜肉成瘾源出医嘱,几十年的老肾病蛋白质流失严重,医生关照须时时注意补充,且不是豆制品一类的粗蛋白,应以猪肉牛肉鸡肉鸽子肉鹌鹑肉之类的精蛋白为主。 本人恰恰相反,但也是鉴于医生忠告,那回经朋友介绍去看一位名中医,对方拿着我的验血报告看了又看,原来血脂之类各项指标均严重“三高”,且高得罕见——“记牢,最好少吃甚至不吃红肉,多吃素!否则……”两人的菜肴因之充满矛盾。 终于悟出点“对立统一”的门道,某次在外就餐,一盘“酸豆角”大家都说味道好,酸渍刀豆切成末,佐以橄榄菜,外加细细肉末和些许辣子,荤素兼有且以素为主。回家后如法炮制,只是改用了新鲜豇豆,起锅前喷上点白醋即可,此举旨在避免若求鲜嫩而热锅快炒时刀豆未熟会遗留刀豆素危害,如能盛出一半装盘后再添加肉末,则更能荤素“泾渭分明”。 门道还来自好朋友家提供的“私房菜”,苦瓜切成极细的末,开水一烫捞起,捏去苦味,油锅里浇上打散的鸡蛋液略炒,再放入苦瓜翻炒片刻片即可起锅,“素”苦瓜独特的保健价值自不待言,而香味四溢的“半荤”的鸡蛋,富含蛋白质亦毋庸置疑。不过也未全盘照抄,省去的是烫捞捏工序,待热锅里蛋液发泡才倒入苦瓜末,再洒点橄榄油或茶油,略事翻炒即可装盆了。如此“改革”也有讲究:苦瓜的药用功效恰恰在于其的“苦涩”;老外推崇备至的橄榄油其实宜凉拌或蘸食,国外有最新研究说若用作热锅爆炒,可能会产生不良的反式脂肪酸;改用国产茶油替代,无疑比洋橄榄油更经济实惠。由此又自行开发出“番茄糊炒蛋”,以往每每用番茄榨汁当饮料后,剩余的番茄糊均倒掉,殊不知其中富含的番茄红素才是最具保健功效的。 君子远庖厨?不见得!某次去北京与中国中医科学院的王宏才教授晤面,午饭时很热情地推荐了其平素下厨时最喜欢做的“招牌菜”,最终端上餐桌大家定睛一瞧,却原来是一碟类似泡菜做法的冷菜,且普通得不能再普通——木耳片拌洋葱丝。王博士是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的糖尿病专家,寻常原料经其细细讲解,方悟出实乃学问多多也功效多多。 回沪后立马照葫芦画瓢,不过程序则更精简,开水发好木耳后改刀切成碎片状(为的是翻炒更省时),下锅拌以洋葱丝,仅须加热翻炒几下便可,淋上麻油和白醋,剩下来便是装盆上桌了,入口更脆口味更佳还更能保留营养价值,对须“吃素”的高血脂患者尤适宜。 还有一道“对立统一”菜实乃妻子“批发”来后创新推出的,即将上好的精肉和虾肉(富含高蛋白)包括木耳、黄花菜、香菇剁成细末,用豆腐衣包成春卷状,热油锅里稍微一滚定型即可,放上葱姜料酒酱油,辅以红烧肉做法,虽不是大块大块地吃肉,其爽却胜似吃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