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市民众生相,尽在家长里短中—— 医院补液室里听人“茄山河” 胡俊元 |
|
前几天身染小恙,在华阳社区医院打了几天吊针。不少病人在补液时无事,就“茄山河”(上海方言闲聊的意思)交流病情,拉拉家常。记者旁听了几天“壁脚”,觉得蛮反映当今世态百相的。采撷几则,与读者分享。 母女间的“恩怨” ■ 场景:记者对面有两个人从病情谈到子女,又转到婆媳关系的话题,这时一位50多岁刚退休不久的女士发话了: “不要讲婆媳了,就是跟自己女儿,也有搞不好的。我隔壁一家人家,老夫妻退休有劳保,最小的女儿下岗,又是离婚的,还带了一个17岁的儿子。上面几个兄弟姐妹想,就搬回娘家来吧,经济上大家相互帮衬点,让小女儿照顾照顾爹妈。想不到这老太啊,真是讲不出,为点钞票,搞啊!一歇歇你买素菜我买荤菜,一歇歇弄僵了饭也不烧,小孩读书回来只好吃泡饭。有趟烧肉圆,一点点肉还斩了一根山药混在一起,这小得一点点的肉圆,小孩长发头呀,多吃了两只,老太叫啊,‘哪能介会吃的啦!’从屋里厢讲到外头。碰到我,小辈要是喜欢吃,真是巴不得了。她女儿听了气得眼泪汪汪……最后只好搬走了。没多久,老的半边风瘫了,小辈们都要上班,谁能天天陪着你呵,小女儿气伤心了,怎么还会回来?只好送养老院,老人不情愿呀,直跺脚,又有啥用。你讲要钞票有啥意思。” ■ 点评:家庭和睦,不光子女要尽孝,老人在关心自己的权益时,也要体谅小辈的处境和苦衷。 狗主人谈狗经 ■ 场景:隔着一墙,背后有一男一女,从一桩入室偷窃案说起,讲到家里要是养只狗,小偷就不敢轻易上门了。于是引出一中年女子的一段“狗经”: “狗啊,通人性的。我本来看见狗怕,家里刚刚弄来时,碰也不敢碰,再加上在家里撒屎撒尿乱撒,又乱叫,邻居受影响,我想想恨死了就准备送人。送的那天,那人不抱狗,让它自己走,它不肯,就打它。我想想不舍得,就对狗讲‘我们回去吧’,想不到狗也会生气的,站在马路上街沿不睬我。我就讲:‘你就是撒屎撒尿弄不好,又乱叫我才送脱侬的。’谁知从这以后,它就再也不乱撒了,再急也屏着,还会拽拽你的裤脚提醒你。除了陌生人,也不乱叫了。就从这一天起,我也敢抱狗了。狗会关心人的,我们那儿有个老人身体不好,家里狗会来抓抓你,表示关心,这老人看见了精神马上好许多。其实狗是教得会的。” 这时男子说话了:“狗的1岁相当人的7岁,是蛮好玩的,不过狗身上带病菌是免不了的,所以针是一定要打的。” ■ 点评:狗既然是人的朋友,那“狗扰民”问题也是可以解决的,关键还在于养狗人对狗的训练。 与牢骚者对话 ■ 场景:如今看病用药贵,自然成了病人之间的话题之一,隔壁房间有几个人一扯开话头,就有一个50多岁男子大声嚷嚷:“现在社会只认钞票,还是老早(计划经济)好!” 这时一个医护人员回应:“好啥好,以前有彩电看吗?有手机打吗?有大房子住吗?有轿车乘吗?想想我小时候,过个中秋节,买毛豆排个队,买芋艿排个队,买豆制品要凭票,买鸭子要凭票,哪像现在想要啥就有啥买。” 这时一位七旬老妪插话:“现在生活的确是比过去好,就连退休工人也在加工资,现在吃低保的也有400多元钱了。” 那男的不服气:“有啥好,好都好在了当领导的身上了,像我这样的,年纪轻的时候卖命做出来的毛病,现在没有人管了。6年多了,我跑到街道、区里吵了不晓得多少趟了。他们讲,你有单位寻单位,单位讲没办法安排你工作,每月给我500多元,看毛病也不够,你讲怎样生活。” 医护人员马上回应:“你碰到生病,算你倒楣。想想人家生癌的,几万几万用下去,还要不得了。但是国家医保政策是根据大多数人情况制定的,不是为你一个人定的。你上访跟人家吵,人家经办人员也要吃饭的,也要根据规定办事,不好瞎弄的。现在单位都讲效益的,谁愿意养闲人呀。像你这种情况,可以去申请伤残鉴定,如果获批就能享受有关政策,也可以申请提前退休,那收入也会比现在高;再不行找单位工会,但也要好好跟人家讲。就目前的处境,到底该怎么办,我想人都是有同情心的,再说现在讲和谐社会,人家真正了解了你的情况,也是愿意帮助你的。吵是没有用的。你讲对吗?” (事后问明那位医护人员为华阳社区医院护士长胡慧萍。) ■ 点评:医护人员一般不应参与病人之间谈话,但这位医护人员一席话说得在理。 本报记者 胡俊元 评论 070912108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