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新都会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法治视窗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上海地产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美丽足球
 第A18版:女足世界杯专版
 第A19版:女足世界杯专版
 第A20版:女足世界杯专版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文娱新闻
 第A23版:文娱新闻
 第A24版:投资理财
 第A25版:股市分析
 第A26版:广告
 第A27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A28版:公众服务
 第A29版:求职
 第A30版:求职·培训留学
 第A31版:求职·培训动态
 第A32版:求职·培训动态
 第B01版:休闲
 第B02版:休闲·全家乐
 第B03版:休闲·我家厨房
 第B04版:广告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汽车
 第B10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1版:广告
 第B12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3版:汽车·车界车市
 第B14版:汽车·车情车趣
 第B15版:汽车·汽车资讯
 第B16版:汽车·我爱我车
 第B17版:上海地产
 第B18版:上海地产
 第B19版:广告
 第B20版:广告
 第B22版:天天搜楼
 第B23版:上海地产
 第B24版:上海地产
第A09版: 目击
    
本版新闻列表
  
2007年9月1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市质量技监局昨在浦东三林镇查获一地下作坊
上千只冒牌月饼每天运往超市

叶薇 孙业要

  ■ 外表漂亮的月饼就是在这样脏乱的环境中生产出来的
  ■ 无证月饼在超市门口销售,被执法人员逮个正着
  ■ 这个地下小作坊每天能生产2000只月饼
  ■ 月饼馅料随意堆放

  本报记者 叶薇 文  孙业要 摄

  中秋将至,口味多样、包装精美的月饼纷纷上市。不法厂商想趁节捞上一笔,临时组建“草台班子”,不具备生产条件也“大干快上”,不料却被执法人员逮个正着。昨天,记者随市质量技监局的执法人员捣毁了一个无证生产月饼的地下窝点。

  蚊虫做伴 臭袜遮盖

  如果不是执法人员长期蹲点排查,一般人很难发现,浦东三林镇的一片普通民宅中竟有玄机:两间屋子连成一体,中间有个低矮门洞,用来区分生产车间和仓库。房屋内外,蚊虫乱飞,月饼成品裸露堆放在仓库内,最上面一层月饼上竟盖着几双黑色丝袜。

  屋内,和面、做馅、烘烤、冷藏,各种生产设备一应俱全,俨然一条完整的月饼生产线。两个40多岁的女人各司其职,一个剁金橘干,一个搅拌面粉,两人没戴手套、口罩,其中一人拿铁锨打扫垃圾后,直接用手抓肉馅塞进面粉团。据了解,这家作坊共有12个工人,都来自外地,都没办健康证。今年7月,老板早早看准中秋商机,从老家招来一批人,甚至没有检查他们的身份证,就急吼吼拉来干活。

  擅用包装 乱打招牌

  仓库旁边,堆放了几十个包装盒,上面写着“上海南区老大房食品有限公司”,还标明了厂址、电话、生产许可证号。现场查获的大部分鲜肉月饼也都打上了“老大房”的标记。老板称,他原本有自己的食品厂,同时代销老大房的产品,因为经营不善,2004年把食品厂卖给了老大房,也带走了一部分老大房的包装盒。

  另起炉灶后,老板并没有申办食品卫生、生产许可证和营业执照,只因为“知道这里的卫生条件过不了关”。执法人员在现场查获了250公斤面粉、5000多只月饼。

  超市设点 现做现卖

  这家地下作坊生产的月饼大多销往附近的小卖部。老板还在浦东新区和杨浦区的几家超市门口设立了摊位。执法人员赶到其中位于浦东永泰路1181号的一家大型超市,只见入口处广告牌十分醒目,上面写着“中华老字号,上海老大房:鲜肉月饼1.5元/只、五仁百果2.5元/只、豆沙2元/只、椒盐2元/只”。销售人员胸前还佩戴着“老大房”的牌子。这里的月饼声称“现做现卖”,但记者发现,原材料从厂房运到超市途中没有放进冷冻设备,烘烤设备也十分简陋。销售人员说,该摊位每天销售额达四五百元。

  据超市负责人介绍,超市以每月1600元出租摊位,只检查现场卫生,不负责进货渠道。至于摊主资质,“那是总公司的事情。”老板称,小作坊每天能生产2000只月饼,有上千只运到超市。

  在正规超市里销售,且打着名牌商家的招牌,这叫消费者如何辨认?在这起假冒伪劣月饼案中,除了不法商贩,进货的超市和有关月饼商家难道就没有自身的责任吗?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