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新 都 会
 第A09版:目 击
 第A10版:早间点击
 第A11版:中国新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双流专刊·广告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美丽足球
 第A18版:美丽足球
 第A19版:美丽足球
 第A20版:体育新闻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文娱新闻
 第A23版:文娱新闻
 第A24版:文娱新闻
 第A25版:广告
 第A26版:法治视窗
 第A27版:上海地产
 第A28版:广告
 第A29版:股市分析
 第A30版:投资理财
 第A31版: 广 告
 第A32版:公众服务
 第B01版:生活之友
 第B02版:生活之友·行家点拨
 第B03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04版:拍卖指南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好吃周刊
 第B10版:好吃·美食物语
 第B11版:好吃·广告
 第B12版:好吃·吃遍中国
 第B13版:好吃·饕餮四海
 第B14版:好吃·酒旗茶垆
 第B15版:好吃·调味金指
 第B16版:好吃·月饼专版
 第B17版:上海地产
 第B18版:上海地产
 第B19版:上海地产
 第B20版:广告
 第B21版:专题
 第B22版:广告
 第B23版:广告
 第B24版:上海地产
 第B25版:广告
 第B26版: 广 告
 第B27版:广告
 第B28版:上海地产
    
2007年9月1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刘翔睡了,他们开始工作
——记刘翔背后的科研团队“翔之队”
王媛


  2004年雅典奥运夺金,2006年以12秒88的成绩打破世界纪录,2007年大阪世锦赛上称王,刘翔成为110米栏历史上第一位集奥运会冠军、世锦赛冠军和世界纪录保持者于一身的选手。

  天才加科技是成功秘诀

  可能很少人会知道在刘翔背后有一支由五六个人组成的科研队伍叫“刘翔科研组”,他们专门为刘翔做科研工作,被刘翔亲切地称为“翔之队”。这支“翔之队”通常在刘翔睡觉的时候上班,分析刘翔训练和比赛的各项数据,他们还经常分析刘翔对手的情况,以便“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翔之队”的科研人员称刘翔为天才运动员,天才加上科技也许就是刘翔成功的秘诀吧。

  2001年,初出茅庐的刘翔一连获得九运会、东亚运动会和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冠军,这个跑得飞快的年轻人,很快引起了国家体育总局田径管理中心的注意。刘翔在2001年取得全运会冠军后就进入了国家队,为了备战2002年亚运会,中国田径协会成立了一个亚运会科研组,2003年田径世锦赛,刘翔取得了铜牌,就是从那个时候起,刘翔科研课题组成立,这个小组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翔之队”。

  刘翔科研组的研究人员个个身穿运动T恤、运动鞋,外加爽朗的笑容,他们的形象完全打破了记者印象中戴着高度近视眼镜穿着白大褂的科研人员形象。

  听一名跑田径口的专项记者说过:“几乎每次看刘翔参加国内比赛,都能在主席台的最上层,看见一名中年男子用一台外形小巧的索尼DV记录比赛的全过程,其神情与看台上手持数码相机和手机拍摄比赛的观众没什么两样,但两者对于这段影像资料的用途却相差万里。”该记者说的人就是李汀。

  我们是刘翔的参谋部

  说起自己的工作,李汀尽量用通俗的语言和记者解释,“打个比方,竞技体育就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具体到110米栏,孙海平教练是指挥官,刘翔是突击队员,而我们科研小组是参谋部,就是要收集情报,掌握敌我的情况,然后向指挥官提供参考意见,从而制定作战计划。科研其实就是运动员和教练员的支持和保障。我们所做的工作就是记录、收集教练员用肉眼看不到、感受不到的情况,也就是用仪器来观察运动员的状态,并且收集相关数据,这叫技术诊断。比赛和高强度的训练课我们都要去收集相关资料,一周至少两次的大强度训练我们必须要到场。”

  “翔之队”通常都是在刘翔睡觉的时候上班。“我们的日常工作就是用家用DV机拍摄刘翔日常的训练和比赛,并将画面传入电脑,对刘翔的技术动作进行分析和研究,从而得出刘翔的跨栏角度和跨栏周期等数据,再交给孙海平教练,以掌握刘翔的状态。”

  刘翔上午训练结束后,科研小组就马不停蹄地开始用电脑做分析。当最终的结果被刻制成光盘的时候,刘翔正在自己的房间午睡。下午训练时,孙海平就能拿到刘翔最新的资料。如果是下午训练,科研小组就晚上加班,第二天一早,光盘就能送到孙海平手里。“在出发雅典前的最后一堂训练课上,刘翔在无助跑状态下跑出12秒90的成绩,但通过孙海平与我们对种种数据的分析,得出状态高潮过早出现的结论。果断决定在出发前增加适量的负重训练给刘翔‘降温’,从而确保刘翔将最佳状态调至奥运会决赛。”

  平时也会收集对手情况

  除了分析刘翔的训练和比赛情况,李汀和其他科研人员平时也会收集对手情况。“杜库雷去年受伤,到今年一直没有表现出很好的状态,另外今年美国突然出来了一个威尔逊,13秒02,去年最好成绩13秒22,一年提高0.2秒很厉害,所以我们也要分析他的情况,只要是能够看到的,我们都要进行严密的分析。

  “刘翔从一般水平到世界高手过渡的时候,我们一直在检测,每一次比赛都要跟当年的跨栏王子阿兰·约翰逊的成绩进行对比。雅典奥运会上,110米栏预赛第二轮,阿兰·约翰逊意外摔倒,我们随后注意到杜库雷第三轮跑出13秒06,相当于刘翔赛前最好成绩。通过分析和数据比对,我们发现杜库雷中间的净跑能力惊人。通过对前方录像分析和数据比对,我们也发现杜库雷处于领先时,优势很大,如果处于落后追赶的情况,就会心神大乱。”

  由于李汀与刘翔朝夕相处,平时会有很多亲戚朋友找他,让他带着他们去看刘翔,和刘翔合影,要个签名。“每次我都是有言在先,这个事‘免谈’。我们科研组有个纪律就是绝对不许拿着一大摞明信片找刘翔去签字,这是违纪的事。我儿子从来没和刘翔合过影,也没有要过签名,甚至连训练场都没去过。”

  “记得奥运会归来,在刘翔夺冠的庆功会上,刘翔坐在嘉宾席上,我在现场照相、录像,我们俩目光对视时,只能咧咧嘴巴,相视一笑,我们也不可能相互拥抱。”刘翔曾在一次电视采访中提到,感谢科研人员对他的帮助。李汀觉得,有这句话就足够了。   青年周末 (王媛)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