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广告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法治视窗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目击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美丽足球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阳光特奥
 第A21版:文娱新闻
 第A22版:文娱新闻
 第A23版:股市分析
 第A24版:投资理财
 第A25版:上海人家
 第A26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A27版:读者之声
 第A28版:职场方圆
 第A29版:上海地产
 第A30版:上海地产
 第A31版:上海地产
 第A32版:公众服务
 第A33版:新民环球
 第A34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35版:新民环球·教育
 第A36版:新民环球·人物
 第A37版:新民环球·人物
 第A38版:新民环球·博览
 第A39版:新民环球·广告
 第A40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两代人
 第B03版:家庭·情感
 第B04版:家庭·女性世界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时尚
 第B10版:时尚·俊男靓女
 第B11版:时尚·秀场故事
 第B12版:时尚·搜乐寻趣
 第B13版:时尚·极速抢鲜
 第B14版:时尚·现代家居
 第B15版:时尚·心情主张
 第B16版:时尚·单品冲浪
 第B17版:广告
 第B18版:广告
 第B19版:资讯生活·家装
 第B20版:广告
 第B21版:e生活
 第B22版:e生活·数字家庭
 第B23版:e生活·数字家庭
 第B24版:天天搜楼
    
2007年9月1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差异与大差别

杨少波

  ■ 哥俩好 朱效文 摄

  杨少波

  在美国,当小孩子闯祸时,家长总是让孩子去出面处理善后问题,若是损坏别人的东西需要赔偿,家长也不出面,让孩子自己去赔,孩子没有钱则可以先向家长借,在规定的时间内打工挣钱还给家长。

  回想我们的情况,若孩子闯祸,家长总会进行一顿责骂,然后出面处理,需要赔偿别人损失,家长也会毫不犹豫地代替孩子提供赔偿。

  在法国,当小孩子与伙伴发生争吵等纠纷,回家向父母告状时,父母总是让孩子想想自己是否有做错的地方,有,则以后要改正,反之也要原谅别人。回想我们的情况,当孩子与小伙伴发生吵架,父母得知后,好多都是先问孩子:对方是否欺负了你?袒护自己的孩子,责怪别人。

  在日本,那里的学校只准许小学一年级的新生在上学第一个月可以由家长接送。在这一个月里,家长要给孩子指出正确的路道,告诉孩子要遵守交通规则,注意安全,然后就让孩子独来独往地上学去了。

  而在中国,每天上、放学时间,许多中小学特别是城市里的小学门口,总是挤满了接送孩子的家长,甚至有的孩子念到了五、六年级乃至初中也由家长接送。

  日本的孩子从小就懂得一般的交通规则,且具有坚强、独立的生活态度,而中国的孩子呢,则不但对交通规则知之甚少,而且依赖性强、自理能力差。

  在美国,老师要学生自己画最喜欢的动物,一个学生画了一只浑身上下长满了刺的马,老师问:“为什么这样画?”他回答说:“我喜欢马,马长了刺,就不怕狮子老虎了。”老师一声“O-K”,给了他一个高分。

  在中国,老师要学生画一艘轮船,一个学生画完之后加上一对机翼,老师问其故,学生说这样轮船也可以飞上天,结果是“重画”。

  这就是为什么两国学生存在差异的原因。

  而上面这些由于不同的处理方式、不同的处理态度造成的不同结果,应该对我们有深刻的启发。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