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广告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法治视窗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目击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美丽足球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阳光特奥
 第A21版:文娱新闻
 第A22版:文娱新闻
 第A23版:股市分析
 第A24版:投资理财
 第A25版:上海人家
 第A26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A27版:读者之声
 第A28版:职场方圆
 第A29版:上海地产
 第A30版:上海地产
 第A31版:上海地产
 第A32版:公众服务
 第A33版:新民环球
 第A34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35版:新民环球·教育
 第A36版:新民环球·人物
 第A37版:新民环球·人物
 第A38版:新民环球·博览
 第A39版:新民环球·广告
 第A40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两代人
 第B03版:家庭·情感
 第B04版:家庭·女性世界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时尚
 第B10版:时尚·俊男靓女
 第B11版:时尚·秀场故事
 第B12版:时尚·搜乐寻趣
 第B13版:时尚·极速抢鲜
 第B14版:时尚·现代家居
 第B15版:时尚·心情主张
 第B16版:时尚·单品冲浪
 第B17版:广告
 第B18版:广告
 第B19版:资讯生活·家装
 第B20版:广告
 第B21版:e生活
 第B22版:e生活·数字家庭
 第B23版:e生活·数字家庭
 第B24版:天天搜楼
第B03版: 家庭·情感
    
本版新闻列表
    
2007年9月1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突然离开

谁谁谁


  ◆  谁谁谁

  上海广告界一位有头有脸的女精英回忆起二字头的岁月时,印象最深的一幕就是那时候的自己,可以在周末抓起旅行包直奔火车站或机场。没有目的地,闭着眼睛买张票走了再说。虽然盲目、荒谬并且有点可笑,但是直到现在她回忆起来都觉得很刺激。现在的她虽然有了坐头等舱走人的经济实力,却没有了那种冲动和激情。

  很多人都想拥有能够突然离开的自由。离开一座城市、一份工作或者一个人。但很少有人能够做到。有的人怕花钱,不愿意为这种冲动买单,因此想了想,算了算,最后就算了;有的人怕失去原有的东西,为了一个毫无理性的念头,丢掉一份工作、一段感情,得不偿失;也有的人怕伤害别人,在强烈的责任感的督促下,只好压抑住这种渴望。

  能够做到突然离开的人,通常都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好人。比如我的一个朋友,单身妈妈艾琳,她在一次不愉快的离职后,突然很想去印度,而且是一个人。她把三岁的女儿扔在外婆家,就决然上路了,一走就是一个月。据说她的女儿已经习惯了她的任性,对她的离去已没有了诧异和不满,而是表现出一种奇特的谄媚和包容。这个4岁的孩子早就没有了撒娇、耍赖等行为,而是积极地为自己的母亲拿包、拿鞋,静静地站在母亲身旁,做鬼脸逗母亲笑。据一位做心理咨询的朋友诊断,她的女儿有严重的不安全感,从而呈现出早熟的症状。因为害怕母亲经常离开,4岁的她已经学会强迫自己取悦母亲。

  对一个有孩子的母亲来说,大概这就是突然离开需要付出的代价。只是不知道这个代价究竟是该由谁来买单?是早熟的患有严重不安全感的女儿?是任性的自我的妈妈?还是两者都有?

  还有的人在做出突然离开的决定时,是以期望另一个人永远在原地等候为前提的。比如一位室内设计师,痴恋他的女朋友已经习惯他的突然离去。春节前,他突然消失,给他的女友发了条短信,说是去云南采风去了。至于他是一个人去的还是跟别人一起去的,是为了公司去的还是为了休假去的,是去一个星期还是一个月,他的女朋友通通不知道。我问这个女孩,你为什么不尝试着突然离开一次呢,报复他一下?她摇头,说一个人走没意思。不过眼睛里的伤感和无助却是显而易见的。真不知道这样下去,她这个女朋友的职位还能做多久。

  还是我的同事杰米比较坦荡。他虽然喜欢宠物,但从不豢养。他的理由是他必须保持绝对的行动自由,周末或者假期想出行就出行,想睡懒觉就睡懒觉,不想被宠物搅了局。有所为,有所不为,已经算是现代少见的君子了。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