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广告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法治视窗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目击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美丽足球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阳光特奥
 第A21版:文娱新闻
 第A22版:文娱新闻
 第A23版:股市分析
 第A24版:投资理财
 第A25版:上海人家
 第A26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A27版:读者之声
 第A28版:职场方圆
 第A29版:上海地产
 第A30版:上海地产
 第A31版:上海地产
 第A32版:公众服务
 第A33版:新民环球
 第A34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35版:新民环球·教育
 第A36版:新民环球·人物
 第A37版:新民环球·人物
 第A38版:新民环球·博览
 第A39版:新民环球·广告
 第A40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两代人
 第B03版:家庭·情感
 第B04版:家庭·女性世界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时尚
 第B10版:时尚·俊男靓女
 第B11版:时尚·秀场故事
 第B12版:时尚·搜乐寻趣
 第B13版:时尚·极速抢鲜
 第B14版:时尚·现代家居
 第B15版:时尚·心情主张
 第B16版:时尚·单品冲浪
 第B17版:广告
 第B18版:广告
 第B19版:资讯生活·家装
 第B20版:广告
 第B21版:e生活
 第B22版:e生活·数字家庭
 第B23版:e生活·数字家庭
 第B24版:天天搜楼
  
2007年9月1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本报报道引起关注,质监部门上午突击检查
超标电动车销售点关门拒检

潘高峰

  ■ 质监执法人员在青浦检查违规销售的电动自行车   本报记者 张龙 摄

  本报讯 (记者 潘高峰)今天上午9时,身着制服的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执法大队工作人员的身影刚一出现在青浦区盈港路上,随着“哗啦啦”一阵响动,沿街十多家经营超标电动车的门店的铁皮卷帘门几乎同时落下,关门拒检。一位执法队员眼明手快,抢了一把椅子赶在卷帘门落地之前卡了进去,总算揪住了这家名为“大阳摩托车专卖”的门店的尾巴。

  这是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起的“超标电动自行车突击检查行动”中的一幕。本报8月29日在焦点版首家报道了本市超标电动自行车抓住上外地牌照难以管理这一漏洞,从郊区死灰复燃逐渐向市区渗透,30多万辆超标电动自行车驶上申城街头,成为巨大的交通隐患。报道引起了市领导、市政协委员和有关部门的重视,本次整治正是一次有针对性的打击行动。首个目标就是本报曾经暗访的青浦区盈港路超标电动自行车销售一条街。

  这家“大阳摩托专卖”的经营者看到执法人员从关了一半的卷帘门下钻了进去,顿时慌了神,开始还想动手抗拒执法,被严重正告后,就铁了心不肯开门配合检查,推说电动门开关坏了。执法人员借着门下的亮光对停放在店内的电动自行车进行检查,除了外观一看就是“轻摩化”“超豪华”,简单的速度测试也证实了其超标的“本质”:时速超过40公里,比限定的20公里时速翻了一倍。记者问店老板知不知道超标电动自行车禁止销售,老板摇摇头反问:“什么是超标车?我怎么不知道?”

  执法人员透露,他们将把这些明显超标的电动自行车逐一登记封存送检,确定超标后将扣押集中销毁。同时他们将细查经营者账目,对经营者非法所得给予1至3倍的罚款,并依据资金流向找到超标自行车的生产商,从源头实施打击。

  除了打击生产销售,记者还从有关部门获悉,本市交警部门正考虑制定有针对性的地方性法规,对行驶在上海市内的挂外地牌照的超标电动自行车实行处罚,让超标电动自行车在上海失去市场。截至记者发稿,质监部门的检查仍在进行。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