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广告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法治视窗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目击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美丽足球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阳光特奥
 第A21版:文娱新闻
 第A22版:文娱新闻
 第A23版:股市分析
 第A24版:投资理财
 第A25版:上海人家
 第A26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A27版:读者之声
 第A28版:职场方圆
 第A29版:上海地产
 第A30版:上海地产
 第A31版:上海地产
 第A32版:公众服务
 第A33版:新民环球
 第A34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35版:新民环球·教育
 第A36版:新民环球·人物
 第A37版:新民环球·人物
 第A38版:新民环球·博览
 第A39版:新民环球·广告
 第A40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两代人
 第B03版:家庭·情感
 第B04版:家庭·女性世界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时尚
 第B10版:时尚·俊男靓女
 第B11版:时尚·秀场故事
 第B12版:时尚·搜乐寻趣
 第B13版:时尚·极速抢鲜
 第B14版:时尚·现代家居
 第B15版:时尚·心情主张
 第B16版:时尚·单品冲浪
 第B17版:广告
 第B18版:广告
 第B19版:资讯生活·家装
 第B20版:广告
 第B21版:e生活
 第B22版:e生活·数字家庭
 第B23版:e生活·数字家庭
 第B24版:天天搜楼
  
2007年9月1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小弃儿”潘静今双喜临门
3个月前一封求援信迅速有回应:读书获得长期资助,户口月底可望解决
王伟如 袁玮


  今天是家住中山北一路的“小弃儿”潘静双喜临门的日子。一大早,小潘静高高兴兴背着新书包,在虹口区青保办老师和长期资助她学习的富大胶带公司叔叔阿姨陪同下,来到南湖职业学校上学。昨天,市民政局的叔叔还打电话告诉她,9月底她的上海户口问题可望解决,这让她兴奋了一个晚上。

  狠心父母抛弃她

  15年前的4月25日清晨,一对狠心的父母把刚出生不久的女婴扔在中山北一路花园路高架桥墩下。买菜路过此地的潘姓老夫妇见婴儿哇哇哭泣,无人来领,出于同情就把她抱回家抚养。孩子上小学和上初中时,老人曾为她申报上海户口,但因收养时未按收养法办合法手续,未成功。今年6月,小潘静急了,没上海户口就不能参加中考。情急之下她给市领导写了求援信,信转到市民政局后,信访办叔叔来信告诉她正与公安等部门积极协调,争取年底前帮她解决户口。

  区长批示开绿灯

  新学期开学了,孩子们都背着书包高高兴兴上学,学习成绩不错的小潘静却一个人在家暗暗哭泣。无奈之下,她写信通过区青保办向虹口区分管教育的副区长华东平诉说苦衷,希望能帮助她进区内职校继续接受教育。

  华东平阅信后马上提议:“请尽快落实进南湖职校。”并请区青保办给予关心和协助。在多方努力下,小潘静的求学之事有了转机。区青保办主任陈再跃找到小潘静,告诉她能上学了的喜讯。南湖职校也很热心,校长特地把3个热门专业的老师叫来向小潘静作介绍,最后她挑选了适合自己兴趣的计算机多媒体专业。

  富大公司伸援手

  进职校虽说圆了小潘静的心愿,然而几千元的学杂费、书簿费、校服费却让她犯难了。领养小潘静的潘爷爷下岗后在做临时工,每月收入仅1000余元,而潘奶奶两年前不幸患癌症去世,家庭经济十分困难。小潘静的担心让长期资助她的富大胶带公司知道了。董事长袁立告诉她:“不要担心,不管学杂费多少,我们将继续资助你学习,直到大学毕业,参加工作。”

  昨天,袁立一边将3000多元的学杂费塞在小潘静手里,一边勉励她刻苦学习。当了解到学校离家较远时,袁立又派人陪她添置了一辆崭新的自行车,还特地买了一只崭新的大书包,这让小潘静乐不可支。

  特约通讯员 王伟如  本报记者 袁玮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