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广告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法治视窗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国际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目击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美丽足球
 第A19版:体育新闻
 第A20版:阳光特奥
 第A21版:文娱新闻
 第A22版:文娱新闻
 第A23版:股市分析
 第A24版:投资理财
 第A25版:上海人家
 第A26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A27版:读者之声
 第A28版:职场方圆
 第A29版:上海地产
 第A30版:上海地产
 第A31版:上海地产
 第A32版:公众服务
 第A33版:新民环球
 第A34版:新民环球·论坛
 第A35版:新民环球·教育
 第A36版:新民环球·人物
 第A37版:新民环球·人物
 第A38版:新民环球·博览
 第A39版:新民环球·广告
 第A40版:新民环球·社会
 第B01版:家庭周刊
 第B02版:家庭·两代人
 第B03版:家庭·情感
 第B04版:家庭·女性世界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时尚
 第B10版:时尚·俊男靓女
 第B11版:时尚·秀场故事
 第B12版:时尚·搜乐寻趣
 第B13版:时尚·极速抢鲜
 第B14版:时尚·现代家居
 第B15版:时尚·心情主张
 第B16版:时尚·单品冲浪
 第B17版:广告
 第B18版:广告
 第B19版:资讯生活·家装
 第B20版:广告
 第B21版:e生活
 第B22版:e生活·数字家庭
 第B23版:e生活·数字家庭
 第B24版:天天搜楼
  
2007年9月1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当代男孩似乎给人留下不如女孩的印象
是男孩问题,还是教育问题?

唐昀

  ■ 适当地“放养”有助男孩成长

  曾几何时,男孩成了“麻烦”的代名词:调皮捣蛋,胆小怕事,成绩不如女孩好,辍学率、犯罪率比女孩高……报章杂志以醒目的标题讨论“男孩问题”、“男孩危机”,似乎要掀起一场“拯救男孩”的运动。

  困惑:男孩越来越弱

  自上个世纪末以来,社会上出现了一系列讨论“男孩问题”的书。

  1998年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威廉·波拉克在《真正的男孩》一书中说,当代男孩“胆小懦弱”、“缺乏自信”,取得的成就“远不及”当代女孩。2000年,美国企业研究所的哲学家克里斯蒂娜·霍夫·萨默斯批评女权主义正酝酿一场“针对男孩的战争”。2002年,作家伊丽莎白·吉尔伯特称,“最后的美国男人”只生活在阿巴拉契亚山的帐篷里。

  这些书无奈地关注着令人失望的当代男孩,忧心忡忡地展望他们的未来,同时也勾起人们对往昔美好岁月的怀念。这种社会情绪,使一本名叫《给男孩的危险读物》红极一时,自去年春季以来一直位居《纽约时报》畅销书榜单前列。

  这本书讲述了许多昔日男孩们经常做的事情,如爬树、捉鱼、磨刀、造树屋、做弹弓,教小读者如何辨别各种昆虫,了解恐龙、化石、密码、海盗等知识,也介绍一些历史上的英雄事件和人物……

  书中反复强调一个优秀男儿应该具有的品质:怀有好奇心、勇敢、懂礼貌、勇于接受挑战……然而,这些品质对于当代男孩来说似乎已渐离渐远。人们不禁陷入深思:我们该如何把男孩培养成真正的男子汉?

  原因:学校教育有误

  萨默斯说,现在人们普遍认为女孩比男孩学习能力强,她们成绩优异、伶牙俐齿、擅长组织活动,是学校里的佼佼者。相比之下,男孩进特殊教学班的多,接受心理治疗的多,厌学的多。于是给人们一个印象:仿佛今天的学校是为女孩而建,男孩正成为校园里的失败者。

  专家认为,“男孩危机”表明当前的学校、家庭教育以及流行文化在误导男孩,使他们在教室里无心学习,在家里沉迷于电脑游戏。

  北卡罗来纳州小学教师迈克·米勒说,即使是小学一年级,老师也是以考试为指挥棒,集中精力教孩子阅读、写作,而这些领域正是女孩的强项。同时,学校减少实验课和体育课,而体验式学习偏偏又是男孩所喜爱的。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男孩难免情绪沮丧,备感挫折。一些男孩从小就背负“不如人”的“坏名声”,下一任老师会对他有先入为主的印象,在他犯错之前就下判断,结果导致男孩心灰意冷,愤世厌学。

  另一个导致男孩辍学率高的原因是,一些男性集中的职业不需要文凭,比如警察、消防员、木匠……这些职业90%是男性。而一些女性集中的职业,如教师、图书管理员、秘书等,都必须有大学文凭。解决办法是:对男性集中的职业加强高级培训。男孩问题作家迈克尔·古里安说:“对女孩教育,我们已经获得成功,现在该轮到男孩了。”

  出路:放手任其飞翔

  父母将注意力转移到孩子身上,是否会从过去的一个极端放任自流,走向另一极端过分护爱?专家的回答是肯定的,这也正是《给男孩的危险读物》成为畅销书的原因。

  福雷德里克·道格拉斯学校校长乔治·霍奇认为,适当地“放养”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关键是要让他们树立信心,相信自己。

  福雷德里克·道格拉斯学校近年来因为在教育男生方面取得突出成绩而备受瞩目。学校原本80%为女生,在霍奇的倡导下,男生人数逐年增加。如今,学校1450名学生中,一半为男生。几年来,学生辍学率为零,而大学升学率高达百分之百。

  霍奇说,他的秘诀是在孩子惹麻烦之前抓住他们的心。他擅长发现每个孩子的兴趣点,并利用这个兴趣点把孩子留在校园里,直到毕业。有一次,15个男孩面临辍学。“他们不喜欢运动,我必须为他们找点什么。最终,我弄了个录音棚,他们很感兴趣。”霍奇说,“要让孩子们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总有一个地方他可以取得成功。”

  一旦抓住了孩子的注意力,接下来就要让他们相信,他们能够在那一领域有所作为。“年轻人渴望得到认可,”霍奇说,“他们希望听到‘你是重要的’‘你会成功’。我们从不讲‘如果’你上大学如何如何,而是说‘当’你上了大学如何如何。”

  位于北卡罗来纳州“降溪男孩训练营”里的生活则野性得多。在那里,孩子们逗乌龟、玩水蛇、射步枪、爬山涉水、铸造铁器……一名营员的母亲玛格丽特·安德逊说:“如果我们不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我们的下一代将变得怨天尤人。”

  对家长来说,他们腾出精力关心孩子,这一点已经得到回报。下一步就是要让孩子像花儿一样绽放。与其为他们的将来烦恼,不如现在就信任他们,给他们空间。   唐昀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