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佳璐,汉服让她如此美丽 姜燕 杨建正 |
| ||
| ||
| ||
| ||
|
曹佳璐,23岁,护士,喜爱穿汉服、做“汉食”,吟诗诵词,现在还在沪上一家汉文化网站担任“汉食版”版主。 工作时,她是忙碌白衣天使;下班后,她是身着汉服的古装美女。曹佳璐最向往的享受,是辛苦一天回到家后,换上一身宽袍大袖、色彩华丽的汉服,捧一杯香茗,坐在闺房中,吟几首唐诗,上上网发发帖。 端午节包了一夜粽子 “在这里。”曹佳璐在不远处笑眯眯地朝我们招手,文静的脸上有着一股浓郁的古典气息。她脚步轻巧地走上楼梯,不时地招呼我们小心。 “来,吃块哈密瓜,老甜的。”曹佳璐的妈妈方梅君捧出早已切好的水果。落座,曹佳璐坐在床边,母亲坐在一旁的矮凳上。 “阿拉对伊管得老严的,一直到大学都不怎么让她上网,今年4月份,她第一次上了这个汉服网站,发现跟她从小的兴趣老接近,就特别欢喜参加网站的活动。毕业后进入第一妇幼保健院浦东分院工作,工作很辛苦,可一回家还是泡在这个网站上。我看参加这家网站的人素质都比较高,组织者也是一所著名高校的学生,就放心让伊去了。”方梅君疼爱地看着女儿说。 “我妈妈不光口头上支持我,还帮我好多忙哩。”曹佳璐说,端午节网站组织一次汉文化活动,她是“汉食版”的版主,负责准备粽子。她一个人可忙不过来,妈妈就帮她买来粽叶、馅料等,又包、又煮,整整忙活了一个通宵,做了60多各“作品”。 从小爱跑文庙爱听故事 “伊欢喜语文、历史,作文从来都是年级前三名,满分50分的作文,她每次都能拿40多分。”方梅君骄傲地说。 “我好像不花任何力气就能学好这两门课。”曹佳璐细声慢语地说。这可能和她外公从小就给她讲历史故事有关。“我们小时候,伊拉外公就讲《山海经》里的故事给我们听,听过算数。有了她以后,外公又讲给她听,谁知道她就往心里去,每天外公不讲,她还缠着外公要听。”方梅君说。 曹佳璐家一直住在文庙附近,她很小的时候就喜欢往旧书市场钻,淘到一本历史书就兴高采烈地抱回家。“不是自己看,是让伊拉外公讲给伊听。”方梅君笑着说。曹佳璐的爸爸曹勇喜欢下围棋,对女儿也影响颇深。 上学之后,曹佳璐对语文很痴迷,最喜欢背古诗词。“以前一直都找不到跟我志同道合的人,现在参加这个汉文化网站的活动,我开心得不得了,终于‘找到亲人了’,这里每一个人都能背诗词,有些人还对汉文化特别精通,我可以跟哥哥姐姐学会好多东西。” 希望汉服得到大家认同 “汉服应该普及,让汉族人重拾民族自豪感。”曹佳璐由衷地说,每每看日剧、韩剧里的主人公穿着美丽的民族服饰,她既羡慕又失落。“她们的服饰都是从中国传过去的,却能成为一项传统保存至今。” 现在,她经常参加网站组织的汉文化活动,在一些网站“大虾”的指导下,行传统礼节,做汉族传统食品。“以前都穿网站准备的汉服,我一直梦想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服装,每天下班回家后能穿上它。”曹佳璐说,她这个梦想马上就能实现了,前不久她和其他一些热衷此道的网友一起,从苏州团购了汉服,很快就能做好。 “我老想穿着它走在街上,但这是不可能的,街上的人会以为我是神经病呢。”曹佳璐笑着说,“现在大家对汉服缺乏认同感,再说气候也不允许,特别是夏天天热的时候。古代的天气风凉,现在呢,这么多空调、汽车,外头热得不得了,汉服穿也穿不住。” 姜燕 文 杨建正 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