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广告业前,汤涤在深圳是做设计的。1998年,波兰第三届国际艺术双年展上,汤涤的作品一举摘下全场大奖的桂冠。获奖的作品是一组题为《人与自然》的公益海报。
至今,回忆起那次创作,汤涤依然感慨:“那时是中国经济的加速发展期,深圳就是一个大工地,整个城市到处是灰沙,站在楼房向外眺望,目之所及看不到一点绿色。”这种情形触动了汤涤的神经,来自广西的他,面对眼前这座日新月异变化着的城市感到惊奇的同时,也深深地痛惜。“那个时候已经接触到一些国外的环保理念,我对此很认同,所以就有了这么个出发点。”
在这组作品中,汤涤将人体与大自然的元素相结合,没有用一点诸如青花、中国结、云纹的中国元素,但呈现的视觉效果,却有中国水墨画的质感和意境。汤涤说,通过这组作品自己想表达的就是,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不能凌驾于自然之上,只有两者和谐了才会有美感。
波兰双年展上的这个大奖和之前拿过的一些大大小小的设计奖,使汤涤跻身当时新锐设计师领军人物的行列。然而,就在同一批出道的设计师们开始拥有自己的工作室,或好或坏、或大或小的做着设计、在设计的路上前行时,汤涤却跑到上海,干起了广告。“我一直坚持认为设计就是商业行为,作为商业行为的设计,实际上在商业活动中,扮演的只是一个极其末端的角色。进入广告行业,只是为了更向上游靠拢一点。”
成为广告人的汤涤依然勤奋,并且很快收获了不少广告业的奖项。他说,做设计时,作品只能被很少的一个群体看到,做广告了,自己的作品出现在各种大众媒体上,可以让很多很多人看到,并从消费者那里得到反馈。这种成就感,真实得触手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