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郎每天飞索过江去上学 十余家媒体发起募捐为云南怒江边上孩子造桥 张寒 |
|
一个滑轮、一根麻绳、一把青草、7秒钟飞过近200米的怒江江面……为了求学,云南福贡县马吉乡的很多孩子,天天都要依靠飞索渡江的方式,往返于波涛汹涌的怒江两岸(上图),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葬身怒江。 日前,江苏电视台、南方周末等多家媒体共同发起募捐,计划为怒江边上的孩子们建造一座桥。 飞索 过江主要通道 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县马吉乡,是怒江峡谷地势最险要、飞索最多的乡镇。全乡8000多人,除3座吊桥外,7对飞索是人们过江的主要通道,大大小小900多名孩子,有一半都在使用这种方式过江上学,最小的才4岁。 4岁的阿恰每天从飞索上熟练地过江,她从容起跑、冲刺、溜索。由于体重太轻,阿恰每次只能依靠惯性滑到离对岸还有三分之一距离的地方,然后再用双手交替着把自己拉向对岸。将近60米的距离,阿恰中途不得不吊在钢缆上休息两次。 意外 滑到一半卡住 在马吉乡,飞索过江早已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几乎每家每户都有五六个滑轮,三四岁的孩子,一般是被父母绑在身上过江,等到了五六岁,就得自己学着独立飞索。 飞索有时会出现意外,几年前,马吉乡发生过钢缆突然断裂的事故。上五年级的阿普对5岁时的一次意外记忆犹新,那时,她自己单飞还没多久,200多米的距离,滑到一半就卡壳了,悬在空中十几分钟,她当时吓得大哭。 自打知道什么是桥以后,阿普就天天盼着这里能有一座桥。但正如她在作文里写的:“后来我才知道,这个想法太大了。” 募捐 建桥地点已定 一部关于怒江两岸孩子飞索求学的7集纪录片播出后,很多观众表示,希望能够帮助这些孩子。十余家电视台、平面媒体、6家网站先后加入爱心救助活动,部分募集的物资和资金已经到位。 目前,江苏电视台、云南电视台记者和当地有关部门初步商定了建桥地点,就在布腊村小学原有的飞索附近。桥的类型为寿命较长的钢吊桥,工期约需4个月,造价为50万元左右。 张寒 评论 070915112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