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忍看到生命如此结束 龚晓平 |
原本该是青春和蓬勃的生命,却因为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而发生了巨大改变。看到许多白血病患者及家庭的种种不幸,听到他们的故事,在1996年,我决定志愿加入中华(上海)骨髓库,决心要和广大志愿者一起去挽救那些患者的生命。 我满怀信心,兴致勃勃开始了帮助别人的计划。在我加入骨髓库的第二年,就成功与一位少女白血病患者骨髓配对成功,然而直到现在,我还感到一种深深的失落,因为,正当手术准备工作基本就绪时,患者因病情恶化突然去世,我备感痛惜,为自己没能挽回这个年轻的生命而感到自责。为此,我萌发了建立一家骨髓志愿者俱乐部的想法,号召大家一起为白血病患者献出自己的爱心。在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俱乐部顺利于1999年成立,没想到这成为了全国第一家骨髓志愿者俱乐部。 自从1984年我参加无偿献血以来,已经有20多个年头了。在我加入骨髓捐献者的行列后,家人受到我的影响也成功加入了骨髓志愿者库。众人拾柴火焰高,中华(上海)骨髓库入库数从1999年的8000余人发展到后来的60000余人;从骨髓配对成功5例发展到配对成功500多例,从完成骨髓移植手术1例到现在完成90例;俱乐部为患者志愿服务5000余人次,并为骨髓库捐献资金达40余万元。这些数字的变化是惊人的,我想,如果在我的带动下有更多的人愿意加入这个行列,那么就有更多的生命得到生的希望。 有个叫邢怡的孩子,2001年,正在上海交大读书的她,因患白血病被迫辍学,她的爸爸为了给女儿治病,卖掉了家里仅有的一套房子,搭建了一间棚屋栖身。尽管医院找到了与小邢骨髓配对成功的志愿者,但巨额的手术费让这个家庭陷入了困境。看着眼前这位花季少女,我想到十年前被白血病夺走生命的那个女孩,我现在还觉得心痛,所以我下决心一定要尽力帮助小邢。 我通过俱乐部向社会发起募捐,筹集了30多万元,送到她父亲的手中。在小邢出院以后,我到她家去看望她,走进屋里的那一刻我被眼前看到的景象惊呆了,她家的住房条件极为简陋,棚屋里面处处潮湿,终日不见阳光,这样的条件根本无法保证她术后的康复和治疗。于是我出资为小邢一家购买了一套一室户的二手房,免费给他们住,邢怡住了一年多,直到康复后搬离。 为了给白血病患者和骨髓库的工作多出一份力,我将自己拿到的讲课费、稿费捐赠到骨髓库定点募捐银行。同时,我非常钦佩那些骨髓捐献者的朋友们,如果他们需要到外地做手术,我便自掏腰包,购买机票,护送志愿者安全到达目的地。我希望自己的这些小行为能带动更多的人关注这些患者,为社会做更多的好事。 明请读一篇《青春献给你,西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