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民生新闻
 第A04版:社会新闻
 第A05版:文娱新闻
 第A06版:文娱新闻
 第A07版:体育新闻
 第A08版:女足世界杯专版
 第A09版:世界女足专版
 第A10版:专题报道
 第A11版:来信来论
 第A12版:深度报道
 第A13版:读者之声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星期天夜光杯·连载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B06版:星期天夜光杯·读书乐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谈话
 第B08版:星期天夜光杯·音乐舞蹈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地带
 第B10版:星期天夜光杯·民间收藏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东方大律师
 第B12版:星期天夜光杯·百姓纪事
 第B13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B14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B15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6版:星期天夜光杯·动漫
 第B17版:求职
 第B18版:求职·培训动态
 第B19版:求职·培训动态
 第B20版:求职·教育培训
 第B21版:求职·教育培训
 第B22版:求职·培训动态
 第B23版:求职· 留学移民
 第B24版:求职· 外语培训
 第B25版:求职· 外语培训
 第B26版:求职· 留学移民
 第B27版:求职· 留学移民
 第B28版:求职· 教育培训
 第B29版:求职· 教育培训
 第B30版:求职· 留学移民
 第B31版:求职· 留学动态
 第B32版:求职· 教育培训
 第B33版:求职
 第B34版:求职·广告
 第B35版:求职· 招聘·培训
 第B36版:求职· 培训·招聘
    
2007年9月1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电器是只灯泡

曹俊华


  电器是只灯泡。

  这不是拿放大镜发现的,也不是什么幽默。

  电器的享用者是一个六七十岁的老农。在乡间一隅,他的房因破败而最抢眼,用室如悬磐、徒有四壁来形容,都不够力度。屋里尽是些乱石、茅草根,还有缺角断把,很丑陋却很锋利的镐、锄、锹。一切都显得很“原始”。

  人们对这些都熟视无睹。唯有他家里的“电器”——一只15瓦的灯泡,很被人“关照”。这台“家电”是村里奖给老人的,受村里委托,由本湾的小组长“监护”,坏了随时由村财政出资更换。

  老人曾被当地人称为一个“多余”的人。60年前,还在他8岁时,一夜暴病变得不说话。他因连累了家人,从小被当作一个不受欢迎的人。到了能挑得起百十斤担子的年龄,他自告奋勇另起炉灶,住到了祖上传下来的披厦。

  几十年了,没有女人光顾这里,望眼欲穿的他只得死了这条心,打一辈子光棍。这事,老人似乎没想那么多,倒是有一件事搁在他的心上。

  村里有一条通往镇里的路,沟沟坎坎,弯弯曲曲,崎岖不平,根本走不了车。全村数百户人家的农副土特产品都运不出去,村民只能咬着牙,肩挑背驮,车子一天能干完的事,人不知要干到驴年马月。

  要修这么一条载满怨声的乡道,需要10万元,吓得村长辞职不干了。老人从心里瞧不起村长,也看不顺那些后生,一言不发从村头开始,每日挖土填石不止。挖下第一锄时,他正好60岁,等到挑完最后一筐碎石时,他已是68岁。

  人们弄不明白的是,老人的盘中餐是一块臭腐乳,间或有点青菜,一年难得吃上两回鱼肉,可他偏偏有那么多干不完的劲。整整8年了,他栉风沐雨,寒暑不舍,像个老愚公,终于把路修直、修平了。车辆每天都自如地出入,那些司机笑容可掬冲着他,老人连个笑脸都不给。别人向他伸手,给钱给物,他扬长而去,似乎羞与为伍。

  在村人眼里,老人算是功臣,村里就奖给他一只灯泡。但他依旧盘着他那两亩庄稼,依然用余生精心呵护着这条村道。一个“多余”的人,就这样把自己和一条不可或缺的路拴在一起。

  我搜肠刮肚想到一句话,老人是活在一种精神里,没有任何铜锈。他是我们社会最缺少的人,就像诸家的那只灯泡,是一件不能缺少的“电器”。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