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综合新闻
 第A03版:民生新闻
 第A04版:社会新闻
 第A05版:文娱新闻
 第A06版:文娱新闻
 第A07版:体育新闻
 第A08版:女足世界杯专版
 第A09版:世界女足专版
 第A10版:专题报道
 第A11版:来信来论
 第A12版:深度报道
 第A13版:读者之声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B01版:星期天夜光杯
 第B02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3版:星期天夜光杯·夜光杯
 第B04版:星期天夜光杯·连载
 第B05版:星期天夜光杯·都市专栏
 第B06版:星期天夜光杯·读书乐
 第B07版:星期天夜光杯·谈话
 第B08版:星期天夜光杯·音乐舞蹈
 第B09版:星期天夜光杯·影视地带
 第B10版:星期天夜光杯·民间收藏
 第B11版:星期天夜光杯·东方大律师
 第B12版:星期天夜光杯·百姓纪事
 第B13版:星期天夜光杯·上海珍档
 第B14版:星期天夜光杯·快乐作文
 第B15版:星期天夜光杯·市井故事
 第B16版:星期天夜光杯·动漫
 第B17版:求职
 第B18版:求职·培训动态
 第B19版:求职·培训动态
 第B20版:求职·教育培训
 第B21版:求职·教育培训
 第B22版:求职·培训动态
 第B23版:求职· 留学移民
 第B24版:求职· 外语培训
 第B25版:求职· 外语培训
 第B26版:求职· 留学移民
 第B27版:求职· 留学移民
 第B28版:求职· 教育培训
 第B29版:求职· 教育培训
 第B30版:求职· 留学移民
 第B31版:求职· 留学动态
 第B32版:求职· 教育培训
 第B33版:求职
 第B34版:求职·广告
 第B35版:求职· 招聘·培训
 第B36版:求职· 培训·招聘
第B07版: 星期天夜光杯·谈话
    
本版新闻列表
2007年9月1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昔日“一帘幽梦” 如今“一场噩梦”?
——“琼瑶时代”到底影响了我们什么

  ■ 琼瑶
  ■ 林青霞、秦汉曾经是一对不可撼动的金童玉女
  ■ 琼瑶剧中的女主角成为几代人的偶像

    【主持人】

  吴小鲁

  【本期嘉宾】

  作家、编剧 蒋丽萍

  漓江出版社推广部主任 刘文莉

  医务工作者  陈昕彦

  主持人的话

  在赵薇、林心如版《还珠格格》问世9年之后,重拍剧《又见一帘幽梦》的热播,再次把内地读者和观众对琼瑶作品与琼瑶现象的大讨论,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在观众“一边看一边骂,但还是忍不住追着看下去”的心理驱使下,非但《又见一帘幽梦》成为今年暑期收视率和曝光率最高的剧目之一,就连各地卫视重播的经典琼瑶剧《烟雨蒙蒙》《在水一方》等,也都勾起了很多老读者重温的热情。不过,在“琼瑶收视神话”重现辉煌的同时,我们也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琼瑶本人以及琼瑶剧被“千夫所指”的程度,是前所未有的。

  从早年的一呼百应、粉丝云集,到现今的众矢之的、恶评如潮,在过去的40多年当中,琼瑶这个名字,到底曾怎样地影响了我们?盛极而衰的“琼瑶时代”,又能给今天的人们留下什么呢?

  1、内地 “言情”概念始自琼瑶

  主持人:现在人们一提起琼瑶,最常用到的一个名词是“言情教母”。我想请各位回忆一下,琼瑶小说最早进入内地时,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和文化背景?

  蒋丽萍:琼瑶小说最早是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进入内地的,那时我们刚刚从一个特殊年代中走出来,以往的社会文化,都在自觉不自觉地强调共性,压抑个性。内地的作家们要么以文以载道为己任,要么以先锋文学为时尚,独独就缺言情小说。就在这个空档期,琼瑶小说突然出现了,那些个性张扬、为爱而生的男女角色,以及才子佳人、志同道合的言情套路,都让我们耳目一新。可以说,琼瑶小说对当时的内地读者造成的震撼力,是前所未有的,这个雄厚的群众基础,我相信也是导致后来琼瑶影视剧所向披靡的重要原因。

  刘文莉:我应该算是内地第一批琼瑶小说读者,我十多岁上中学,正好就是琼瑶小说刚开始盛行的时候。那时候在校园里,看琼瑶算得上是一种时尚。我们买不起书,就一本本地租书来看。我常说,是琼瑶、金庸、古龙等作家和作品的一拥而入,养活了当时很多租书店老板。琼瑶在小说里,为我们描绘了一种现实生活中接触不到的美好爱情,而那正是每个情窦初开的女孩子的梦想。她小说中的女主角,从来都不是所谓的“绝色美女”,家世也很普通,甚至有的还很贫寒,但她们都很聪明,都有独特的个性,都是凭借自己的内在魅力去获得一段特殊的爱情的。这点让很多普通的女孩子看到了希望。

  主持人:可以说内地读者最早是通过琼瑶知道“言情”这个概念的。但在琼瑶之前,你们肯定也看过其他的爱情故事,那么琼瑶作品最特别的地方在哪里?

  蒋丽萍:我印象非常深刻的是,琼瑶小说中以及后来落实到影视剧中的俊男美女,为两岸的几代年轻人树立了“梦中情人”的经典形象。尤其是对女读者来说,内地当时流行的是高大全但却不解风情的男子汉,而琼瑶小说中的男主角,都是身价丰厚、谈吐不俗、深情款款的绅士,这点特别容易吸引女孩子。《一帘幽梦》中的“费云帆”,几乎集所有男性优点于一身,所以就成了最受女读者欢迎的琼瑶男主角,刘德凯也是因为扮演了这个角色,才赢得那么多的内地女粉丝的。由于内地与台湾社会文化的差异,即使是到了现在,内地也很难找出这种优雅绅士型的男演员。

  2、琼瑶引领了三十年风气之先

  主持人:因为《又见一帘幽梦》的热播,让关于琼瑶的大批判在今年夏天达到了一个高潮。很多年轻观众和网友都表示琼瑶已经“落伍”和“不合时宜”了,不知道各位怎么看?

  陈昕彦:琼瑶今年已经69岁了,与年轻读者相比,可能会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但还有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在琼瑶的这69年中,至少有三十年的时间,她是走在潮流之先的。她1963年发表长篇小说《窗外》,一下子就红遍全台湾,随后成为华语圈中最畅销的作家之一。她在《窗外》里写“师生恋”,在《浪花》里写“第三者插足”,现在看来可能没什么了不起,但在当年都是非常大胆和招惹争议的。她在影视剧上的成绩当然更加引人注目了,基本就是她看上谁,谁就能红。我个人觉得琼瑶还是一个非常有商业触觉的人,她是最早跟内地合拍电视剧的,早期合拍的琼瑶剧《婉君》、《青青河边草》等,直接掀起了琼瑶在内地的第二波浪潮。这股热度延续到了1996年的《一帘幽梦》,1998年的《还珠格格》,2001年的《情深深雨濛濛》,每一部其实都很成功。今年的《又见一帘幽梦》,可以说是琼瑶第一次遭遇滑铁卢。但跟琼瑶同时代的作家,没有一个能够像她这样,三十多年来都屹立不倒的。

  蒋丽萍:对内地公众来说,琼瑶还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时尚和审美课。琼瑶小说刚进内地的时候,我们无论是物质还是精神生活上,都是非常粗糙的。我们的传统教育里,根本没有穿衣打扮、听音乐、看电影这些“小资”的内容。直到接触了琼瑶,我们才知道人家家里的沙发、床的摆放都是有讲究的,知道有个“发型”的概念,知道上衣、裙子、鞋子和袜子都是讲配套的。有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地大学校园里女同学最流行的打扮就是长头发、长裙子、怀里抱着一摞书,这明显是受到琼瑶女主角的影响。

  3、琼瑶爱情装不进“现代”的壳

  主持人:我不知道各位是否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琼瑶似乎在做一种有意识的“倒退”。如果我们分析一下她的创作年表就会发现,从1963年创作《窗外》起至1990年,她的小说多数都以台湾的社会现实为背景,就是写实派的;但1990年之后,她的小说背景转向了清末和民国初年,而且从此再也没有写现实题材。

  刘文莉:我也注意到并且很认可琼瑶这种很“自觉”的转型,从一个作家的角度,琼瑶所处的社会、经济、人文环境的变化,势必造成了她个人写作题材上的变化。如果她觉得自己所坚持的爱情观已经不再适用于现代,那么最好的解决方案就是换一个古代的壳。比如,原作中发生在上世纪60年代台湾的《烟雨蒙蒙》,被改编成了上世纪30年代发生在上海的《情深深雨溕濛》,女主角是在歌舞厅当歌女但能做到出污泥而不染,拍成电视剧就非常出彩;但是,她把1973年发生在台湾的《一帘幽梦》,改编成了2006年发生在上海的《又见一帘幽梦》,事实证明这个现代的“壳”确实无法承载琼瑶的爱情观了。因为观众会不自觉地把主人公跟自己的现实生活作对比,一个是各方面都很出色的姐姐,一个是连大学都考不上的妹妹,凭什么这个妹妹就能万千宠爱集于一身呢?这根本经不住推敲,也是观众骂得最凶的地方。

  陈昕彦:很多年轻读者最看不惯琼瑶的地方,是她的男女主角只管谈情说爱,不关心国计民生,这在现实生活中根本是行不通的。人们当然不会去问金庸,杨过和小龙女在山洞里怎么吃饭怎么洗澡这种问题,因为大家都知道那就是虚构的;但琼瑶既然要写现实题材,还把故事发生地设置为上海,就必须得接受关于真实性与合理性的质疑。再比如《还珠格格》,在清宫戏里,“小燕子”身上那种肆无忌惮的动漫性格显得格外可爱;但换成现代版呢,她就是仗着认了一个富有的干爹,不知天高地厚,不学无术,你想谁会喜欢这样的小姑娘?

  4、琼瑶的影响并不是“荼毒”

  主持人:在谈到琼瑶的影响时,很多媒体爱用“荼毒”这个词,认为很多少女受到了琼瑶的不良影响。请问你们怎么看?

  刘文莉:我肯定是不赞同的。任何一个人的成长都是自己的事情,别人可能会影响到你,但不可能全盘控制你。如果有人读了几本爱情小说,从此就把这个作为自己人生的全部目标,实现不了就说是受作者的“荼毒”,我只能说是这个人自己愚蠢所致。况且,你看琼瑶笔下的女主角,都非常自尊自爱自强,都不会好吃懒做,这点还值得很多女孩子学习呢。

  主持人:那么看琼瑶小说的经历,对你们个人的人生观或者爱情观,有什么明显的影响吗?

  刘文莉:小时候看琼瑶,对我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我可以很严肃地说,我到现在为止,都还保持着一种天真的、赤诚的心态,我从心底里相信爱情这个东西它是存在着的。另外一点,看琼瑶小说也间接加深了我对文字本身,尤其是古典诗词的热爱。琼瑶的文字功底非常棒,我现在做出版工作,已经很难看到有这种功力的作家了。现在很多孩子的中文都平平,也有人会问,学唐诗宋词对孩子有什么好处呢?确实,不一定会有实际意义上的好处。但我那时候就会觉得,通过这些文字,你可以进入到一个更深远广阔的世界,让自己变得更安静,更沉静,更充实,活得更有情趣,甚至是精神得到升华。这是一种很难言传的乐趣。

  陈昕彦:我注意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琼瑶笔下的女主角大都是些文学少女,都可以出口成章,比如《一帘幽梦》里的“紫菱”连大学都考不上,但却可以自己作词写歌。我想是物以类聚的关系,喜欢看琼瑶小说的,也都是同样的文学少女,至少是些文学爱好者。我到现在也保持着阅读的兴趣,相应地,我也希望自己的另一半是个文学青年,大家在一起可以谈谈最近看了什么书之类的话题,很琼瑶的场景吧?但现在热爱阅读的人是越来越少了,琼瑶笔下一男一女棋逢对手、琴瑟合鸣的感觉,更加是遥不可及。我只能说,当整个社会的物质水平大踏步向前迈进的时候,具体到每个个人身上,为了跟上这个脚步,很多人不知不觉就忽略了自己的精神生活,所以就产生了诸如焦虑症等典型的现代都市症候。你看那些批判琼瑶的人,他们批评琼瑶“太不现实”,但没有人会否认自己其实也想得到那样的感情。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