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款点钞水盂 童孟侯 |
| ||
|
我不习书法,也不画国画,但我喜欢文房中的水盂,它排不上“文房四宝”,也算老五吧?画家要泼彩了,书法家要弄墨了,你看他们从水盂里轻轻舀几滴水来,然后缓缓地磨着,调着,构思着……这一过程极为优雅。我呢,附庸风雅而已。 据说上海有个藏家专门收藏各种材质不同年代的精品水盂,他的书房号称“百盂斋”,他收藏的水盂远远不止100款。我虽然不是专项收藏,家里也有水盂10来个。 有前辈在《考盘余事》中说到水盂的材质:“铜性猛,贮水久则有毒,易脆笔,故必以陶者为宜。”不知为什么,我就喜欢铜质的水盂,可能因为它们用久了有变化,有包浆。 数年前,我在北京潘家园淘来两款小水盂。一般来说,大的水盂称为“水中丞”——“文房贮水之大者”,而我收藏的两款水盂却很小很小(见图),大的那个,比大拇指大一点(高4.5厘米),小的那个,只有半个大拇指大(高2.2厘米)。 我的这两款收藏,年代到清,是不成问题的。小的那款,白铜制作,内里镶着凹形的黄铜。大的那款内里也镶着黄铜,外皮的白铜还包银,上下两边刻有十分工整的几何纹。它们制作精良,是值得收藏的好古董,这也是不存问题的。 问题是既然是贮水用的水盂,何以如此之浅?下方不是没有“深挖”的空间嘛。眼下,不要说用小勺舀水,就是把水盂里的水统统倒在砚台上,还不够研磨用的。还有个问题,古代文人墨客最淡泊名利和钱财,大一点的那个水盂为何镂空雕刻着四个铜钱的图案?一个画家在提起画笔时老是想今天我要画一张卖大价钱的画,估计他是画不出什么精品来的。 有一天,一位藏家到我家喝茶,当他拿起那两款水盂,当即告诉我:“这是古代点钞票用的,里面盛一点水,当手指点钞票点银票点得干燥了,没有黏性了,就在这水盂里蘸一点水,继续点。” 我茅塞顿开,敢情这是点钞水盂,它们还见过大世面呢!因为它们老是和巨额金钱相伴,所以,水盂上刻着铜钱,很般配;因为它们整天和有钱人相伴,所以制作用料都考究,也很般配。一个穷人点很薄的几张钞票,用得着水盂吗?即使要湿润一下,食指在嘴里舔一下便是! 我收藏文房水盂,本来是想附庸风雅的,结果收藏了两只点钞票的器具,还是俗了,还不是想着要点整叠整叠的钞票吗?还不是想发大财吗?这种下意识,能跟人家鄙视金钱的骚人雅士相比吗?至于这两款点钞水盂,也俗,明明算不得文房雅玩,却偏要挤在水盂行列里,你们应该和算盘归一类才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