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新都会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法尖治视窗
 第A11版:读者之声
 第A12版:上海地产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美丽足球
 第A20版:美丽足球
 第A21版:上海地产
 第A22版:文娱新闻
 第A23版:文娱新闻
 第A24版:文娱新闻
 第B01版:财经周刊
 第B02版:财经周刊·金融投资
 第B03版:财经周刊·理财广角
 第B04版:财经周刊·彩票看点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康健园
 第B10版:康健园 · 养生
 第B11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12版:康健园 · 康复
 第B13版:教育周刊
 第B14版:教育周刊 · 校园内外
 第B15版:教育周刊 · 升学指导
 第B16版:教育周刊 · 早教沙龙
  
2007年9月1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打新股”和投资基金产品年化收益率较高
高收益理财产品与股市有关


  目前银行的各类理财产品眼花缭乱,预期收益率也五花八门,那么,究竟这些理财产品最终能实现多高的收益率?笔者为此进行一些抽样调查,发行目前收益率较高的产品均与股市有关。

  “打新股”收益率不错

  目前,银行推出的人民币理财产品不少与股市有关,最典型的是申购新股类理财产品和投资基金类理财产品,查询这类理财产品已到期的最终收益和未到期的产品自成立以来的收益,发现其收益率显著高于固定收益理财产品。

  近几个月以来,银行大量推出“打新股”理财产品,即集合投资者的资金用于申购新股。虽然新股的中签率低,但理财产品集中的资金量大,中签机会高于个人投资者,而今年以来新股疯涨,有的新股上市首日涨幅甚至超过300%,从而推高这类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据工商银行公布的理财产品收益率,该行今年年初发行的3个新股申购类半年款产品都已经到期,实现了7%的最终年化收益率;未到期的14个新股申购类产品自成立以来的年化收益率分别在6%到11%不等。

  从中可以看出,到目前为止,今年“打新股”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在7%左右,显然要高于存款和固定收益率理财产品。正是这种诱惑使得各银行近期不断推出这类理财产品。

  基金类产品收益更高

  比“打新股”理财产品收益更高的是投资基金类的理财产品,即集合投资者的资金用于投资基金。由于今年以来基金收益丰厚,净值增长速度惊人,使得投资基金的理财产品收益也相当高,成为各类理财产品中的翘楚。

  据建设银行公布的数据,截至7月底,该行的新股申购类产品“建行财富一号”的两期产品年化收益率分别为15%和20%,而其基金类产品“建行财富二号”年化收益率达到75%。另外,中信银行的特色产品“双盈计划”结合了新股申购和基金投资,截至7月底,该计划的1号和2号产品年化收益率都达到40%。

  这类产品获得如此高的收益率也不奇怪,因为成立时间超过1年的股票型基金,今年以来净值增长率基本上都超过100%,这类理财产品的收益当然也是水涨船高。

  股市风险不得不防

  以上这两类高收益理财产品均与股市有关,这说明理财产品要获得高收益,不得不涉足高风险的市场;同时,这类理财产品收益的高低,与股市的繁荣火爆程度密切相关。购买这类理财产品,实际上是间接投资了股市。

  不过,股市虽然可能获得高收益,但同样存在高风险。目前“打新股”和投资基金的理财产品收益高,不等于今后也这样高,这与今后股市的涨跌幅度、新股中签率的高和低、新股上市时价格高低密切相关。

  为了获得高收益,银行近期推出了更多与股市挂钩的理财产品,除了传统的“打新股”和投资基金的产品,现在还推出直接购买股票的理财产品,而现在沪深股市涨幅已经很大,此时入场买股票,投资者除了看收益率,还得警惕风险。顾琰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