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民生新闻
 第A07版:社会新闻
 第A08版:新都会
 第A09版:目击
 第A10版:法尖治视窗
 第A11版:读者之声
 第A12版:上海地产
 第A13版:早间点击
 第A14版:中国新闻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体育新闻
 第A18版:体育新闻
 第A19版:美丽足球
 第A20版:美丽足球
 第A21版:上海地产
 第A22版:文娱新闻
 第A23版:文娱新闻
 第A24版:文娱新闻
 第B01版:财经周刊
 第B02版:财经周刊·金融投资
 第B03版:财经周刊·理财广角
 第B04版:财经周刊·彩票看点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康健园
 第B10版:康健园 · 养生
 第B11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B12版:康健园 · 康复
 第B13版:教育周刊
 第B14版:教育周刊 · 校园内外
 第B15版:教育周刊 · 升学指导
 第B16版:教育周刊 · 早教沙龙
    
2007年9月1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斩断“第三只手”

秦武平


  秦武平

  供应商向采购方“进贡”回扣、好处费,这几乎是众人皆知的秘密,好多人也把收回扣当成天经地义的事情。不过,最近一些习惯雁过拔毛拿提成的手被震了一震,外资大卖场家乐福在中国掀起反腐风暴,多名管理人员因涉嫌收受供应商贿赂被拘留。

  相比“贿赂”二字,回扣这种说法要温和许多,但实质一样。不过正因为有回扣、好处费等词做“障眼法”,法国零售巨头家乐福中国区多名管理人员未能“免俗”,接受了供应方的回扣。结果,生意虽然“你好我也好”,但家中“老鼠洞”不少。个别门店甚至索贿成规,供应商不给促销费就不让促销,或者不按促销标准陈列商品。任何服务小项目,都需供应商“进贡”疏通。

  小权照样当大枪使,因为能换钱。采购这行当,哪怕是为公家买点零碎用品的临时采购者,也最好让发票单藏点猫腻,所购物品名称、单价尽量“模糊”,以便将私人所需物品一并采办,揩一点公家的油。但有家外资大卖场麦德龙偏偏不能“入乡随俗”,发票完全用电脑如实打印,列出一长条的采购物品明细单,结果临时采购者们过门不入舍近求远。有一些大企业立下规矩,公用物品采购点独此一家,因为在麦德龙开发票不能玩花头。

  对外资企业来说,“尊重”国内零售业的潜规则,只会留下祸根。目前,我国重拳打击商业贿赂,对受贿罪主体的界定不再局限于国企人员,家乐福等外资卖场更应“随俗守法”。或许,清除了零售业灰色地带后,可有效抑制物价上涨之风。斩断个别人捞外快的“第三只手”,可望增进全社会的福利。

  [本文上海电台今天下午4时30分《晚报大家听》(中波990、调频93.4)同步播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