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西湖一景,还是一道阴影 西子湖畔要恢复黄包车? 孙钥 魏皓奋 |
撰稿 孙钥 魏皓奋 今年8月8日,杭州市旅委和《杭州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6-2020年)》二次创作组,就中国课题组方案与西班牙课题组方案综合版,联合向杭州市委市政府汇报。总体规划中,“西湖周边可能重现人力黄包车”,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杭州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里提到:“设想分布在西湖周边,并在灵隐寺、雷峰塔、丝绸博物馆等主要景点设置黄包车停靠点,车夫要能说几国语言,熟悉所有景点和历史,能担任导游……” 规划引来争议 西湖边恢复“黄包车”?杭州不少市民对此有不同的看法。家住杭州潮王路288号的周先生说:“我们现在提倡和谐社会,如果在西湖风景区恢复人力黄包车,这不是进步,而是倒退。人力车夫满头大汗,边拉人边跑,而坐在车上的人优哉游哉地看风景,这种现象和谐吗?只能让看的人心酸。这不是充满魅力的交通工具。” 浙工大一位教师也表示这样的看法:“黄包车是旧社会基层劳动人民的谋生手段,现在在电影中看到,也倍感心酸。在现代社会,完全可以用小型的电动三轮、四轮代替人力黄包车既现代又干净,也不会让车夫太辛苦。我坚决反对人力黄包车再现。” 更有市民认为,西湖边恢复“黄包车”,是“西湖一景”?还是为西湖抹上一道阴影?有的市民甚至提出,文化也有糟粕和精华之分,我们现在要吸收什么样的历史文化? 浙江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杨建华质疑,恢复人力黄包车与杭州的城市布局、和西湖的风貌是否相协调?人力黄包车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土景,是一种国人的“文化记忆”,但是,这个“文化记忆”、“精神烙印”是否符合“大气开放、精致和谐”的杭州精神? 许多市民普遍有这样的看法:杭州市主管部门应该听取各方意见建议,反复论证,谨慎决断,不宜仓促上马,否则将因社会效果不好,恢复后再取消。那成本可就大了。 业界人士看好 不过杭州的旅游界人士,则表示“看好这一设施”。 “我本身就是杭州人,很怀念人力车的年代,作为短途交通工具,它非常方便,放置在西湖景区里,别有另一番感受。”杭州新世界旅行社副总经理王莉说,“我多年从事旅游行业,从专业角度来说,人力黄包车对杭州历史文化起到延续作用,对我们旅游行业更是一件好事,不仅可以为游客增添旅游项目,而且可以增加就业、保护环境,好处不胜枚举。”但王莉也有担忧:人力黄包车外观设计,能否与整个城市格局相配套? 对于杭州市民的不同看法,杭州市旅委办公室一位人士表示,有关方案还在规划中,还未落实到具体细节上。不过他说,老北京文化特色的黄包车,成了游客们青睐的代步工具,也为京城旅游增添了许多特色。去年8月26日,天津10辆黄包车亮相天津鼓楼街头,成为鼓楼的一道风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