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头版
 第A02版:要闻
 第A03版:焦点
 第A04版:综合新闻
 第A05版:科教卫新闻
 第A06版:社会新闻
 第A07版:新都会
 第A08版:目击
 第A09版:广告
 第A10版:民生新闻
 第A11版:早间点击
 第A12版:中国新闻
 第A13版:中国新闻
 第A14版:上海地产
 第A15版:国际新闻
 第A16版:国际新闻
 第A17版:美丽足球
 第A18版:女足世界杯专版
 第A19版:女足世界杯专版
 第A20版:女足世界杯专版
 第A21版:体育新闻
 第A22版:文娱新闻
 第A23版:文娱新闻
 第A24版:文娱新闻
 第A25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A26版:法治视窗
 第A27版:资讯生活·商务
 第A28版:投资理财
 第A29版:股市分析
 第A30版:广告
 第A31版:读者俱乐部
 第A32版:读者俱乐部
 第B01版:长三角
 第B02版:长三角·综合
 第B03版:长三角·专版
 第B04版:长三角·专版
 第B05版:夜光杯
 第B06版:夜光杯
 第B07版:连载
 第B08版:阅读
 第B09版:旅游·城市
 第B10版:旅游城市·精华路线
 第B11版:旅游城市·游走都会
 第B12版:景点指南·专版
 第B13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4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5版:资讯生活·旅游
 第B16版:广告
  
2007年9月1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是西湖一景,还是一道阴影
西子湖畔要恢复黄包车?

孙钥 魏皓奋


  撰稿  孙钥  魏皓奋

  今年8月8日,杭州市旅委和《杭州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6-2020年)》二次创作组,就中国课题组方案与西班牙课题组方案综合版,联合向杭州市委市政府汇报。总体规划中,“西湖周边可能重现人力黄包车”,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杭州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里提到:“设想分布在西湖周边,并在灵隐寺、雷峰塔、丝绸博物馆等主要景点设置黄包车停靠点,车夫要能说几国语言,熟悉所有景点和历史,能担任导游……”

  规划引来争议

  西湖边恢复“黄包车”?杭州不少市民对此有不同的看法。家住杭州潮王路288号的周先生说:“我们现在提倡和谐社会,如果在西湖风景区恢复人力黄包车,这不是进步,而是倒退。人力车夫满头大汗,边拉人边跑,而坐在车上的人优哉游哉地看风景,这种现象和谐吗?只能让看的人心酸。这不是充满魅力的交通工具。”

  浙工大一位教师也表示这样的看法:“黄包车是旧社会基层劳动人民的谋生手段,现在在电影中看到,也倍感心酸。在现代社会,完全可以用小型的电动三轮、四轮代替人力黄包车既现代又干净,也不会让车夫太辛苦。我坚决反对人力黄包车再现。”

  更有市民认为,西湖边恢复“黄包车”,是“西湖一景”?还是为西湖抹上一道阴影?有的市民甚至提出,文化也有糟粕和精华之分,我们现在要吸收什么样的历史文化?

  浙江省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副所长杨建华质疑,恢复人力黄包车与杭州的城市布局、和西湖的风貌是否相协调?人力黄包车是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土景,是一种国人的“文化记忆”,但是,这个“文化记忆”、“精神烙印”是否符合“大气开放、精致和谐”的杭州精神?

  许多市民普遍有这样的看法:杭州市主管部门应该听取各方意见建议,反复论证,谨慎决断,不宜仓促上马,否则将因社会效果不好,恢复后再取消。那成本可就大了。

  业界人士看好

  不过杭州的旅游界人士,则表示“看好这一设施”。

  “我本身就是杭州人,很怀念人力车的年代,作为短途交通工具,它非常方便,放置在西湖景区里,别有另一番感受。”杭州新世界旅行社副总经理王莉说,“我多年从事旅游行业,从专业角度来说,人力黄包车对杭州历史文化起到延续作用,对我们旅游行业更是一件好事,不仅可以为游客增添旅游项目,而且可以增加就业、保护环境,好处不胜枚举。”但王莉也有担忧:人力黄包车外观设计,能否与整个城市格局相配套?

  对于杭州市民的不同看法,杭州市旅委办公室一位人士表示,有关方案还在规划中,还未落实到具体细节上。不过他说,老北京文化特色的黄包车,成了游客们青睐的代步工具,也为京城旅游增添了许多特色。去年8月26日,天津10辆黄包车亮相天津鼓楼街头,成为鼓楼的一道风景。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 基本满意 不太满意 很不满意